2016(丙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系列文化活动拉开大幕之际,由秦州区区委、秦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秦州区委宣传部、秦州区文广局承办,秦州区文化馆、甘肃天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永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丙申)年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第27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秦风雅韵”秦州区祖脉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在佳水岸小镇隆重开幕。
华阴老腔盛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展演现场陕西华阴的老腔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让秦州大地各界朋友近距离感受华阴老腔的沉稳浑厚、粗犷豪放。
老腔是华阴皮影戏的一种。华阴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表演形式,长期在华阴广泛流传。表演方法和全国大致相同,先搭好台子、撑好"亮子",然后借助灯火,以竹签挑拨用皮革雕成的人物进行舞台表演。皮影班的班主一般由箱主担任,后来逐渐由说戏的担任。全班由五人组成。他们的分工是:一、前手,也叫说戏的、叮本的,说唱全本台词。演出时,怀抱月琴,旁放剧本,配合表演进行唱奏。二、签手。也叫"捉签子"的,"拦门的",主要操作全场皮影表演。三、后槽,也叫打后台,"打后槽".主奏马锣、勾锣、梆子和碗碗,武打中还要呐喊助威,帮唱(拉坡)。四、板胡手。主奏唱腔过门,兼奏小铙喇叭,助威帮唱、吹哨。五、坐挡,也叫"贴档"、"帮档"、"择签子的".根据剧情进展、提前安装皮影人物道具,随时供签手使用。并帮签手"绕朵子",排兵对打、拍惊木、呐喊助威。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长期以来,久为华阴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
2006年5月20日,华阴老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