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冬奥组委首批人员入驻首钢 办公区由厂房改造

冬奥组委首批人员入驻首钢 办公区由厂房改造

冬奥组委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京华时报记者 潘之望 摄

昨天,冬奥组委办公地首次面向媒体开放。首批160余位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已于近日陆续入驻石景山区首钢厂区北部的工业主题园(西十筒仓)。明年2月,办公区内其他建筑改造完毕后,将可基本满足所有部门入驻的办公需求。在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期间,这里都会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举办的中枢。预计总共会有近2000名来自全球的工作人员投入到冬奥组委的工作中。

□探访

办公区由工业厂房改造

昨天,记者从首钢东大门深入厂区,一路向西北行驶约3公里,抵达北京冬奥组委的“家”——西十筒仓区域。虽然冬奥组委二期办公区域仍在紧张施工中,但厂区内道路清晰,地面干净整洁。

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桂琳说,奥组委选择首钢也体现了绿色、共享、廉洁办奥的精神。原有工业建筑全部只进行内部改造和装修,外观不会发生变化,就连名称也都没有发生变化。

一期入驻的五号、六号筒仓,是两个并排而立,高30多米、直径20多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筒,筒仓上镂空雕刻出直径一至三米的圆孔,成为富有灵动气息的“外骨骼”。已经投入使用的筒仓,原本上下贯通的内部空间被分割成六层,依靠外壁上的大小圆孔采光通风,成为紧凑实用、功能齐全的办公楼。

记者在五号筒仓办公楼门口看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的名牌格外醒目。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刘玉民说,首钢西十筒仓冬奥组委办公区,主要利用原有工业厂房及构筑物改造而成,体现了绿色办奥理念。

筒仓外面保持了混凝土工业建筑本色,切割下来的混凝土圆饼也成为室外装饰性座椅。办公区都使用了钢结构或混凝土框架外露的手法,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将楼梯、电梯等“交通核”设在原有建筑外侧,使建筑造型本身忠实表达了“保留”和“加建”的不同状态,体现了对原有工业建筑的充分尊重。

运用光伏发电等新技术

环保理念也深植在冬奥组委办公区的各个细节之中:脚下的透水砖是建筑垃圾资源化而成,步行道旁的景观使用的是厂区的旧轨道枕木,部分照明设备是从首钢二型材老厂房中拆除的旧灯具。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位于五号和六号筒仓北部的几处景观小品,这些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是利用废弃钢材等艺术加工而成。

办公区还运用了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纤照明、无负压供水系统、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等先进的生态节能、低碳减排新技术。作为园区内保存了百年钢铁记忆的工业遗址,西十筒仓经过保留改造和再利用,正在完成由工业建筑向冬奥盛会策源地的华丽转型。

记者了解到,改造尊重原有工业架构机理和风貌,是考虑了奥运后再利用问题。为留住北京老工业的历史记忆,对原有工业构筑物进行修缮和维护,最大程度保留了工业风貌,又赋予新的办公功能。改造过程中,对原有建筑非常尊重,框架有可能都保存下来,体现时代的印记。待新建筑建成,能够看出新旧建筑之间是怎么交接在一起的。

和新建筑不一样,工业建筑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虽然结实,但作为民用建筑,安全度有更新要求,要进行承载力评估,并进行结构加固,在此基础上才能布置和装修。

未来,奥组委园区中还会将中国的园林安插在内,在硬朗的工业遗址条件下,刚柔并济。此外,还将建设一条“时光隧道”,参观者通过时,可以展示从第一届冬奥会到2022年的全部历史时刻。

在“时光隧道”旁边,还将对一座建筑外立面设置大屏和展板,播放相关会议、信息、对外展示,成为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规划

7月启动新建场馆方案招标

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刘玉民表示,今年,规划设计是奥组委重要工作。今年下半年将陆续进行新建场馆规划设计,预计7月开始大道速滑馆国际方案征集工作。目前,市里有关部门和业主单位正在进行标书研究和规则的制定。

冬奥组委希望国际有经验设计团队能够进入到场馆设计工作之中,同时陆陆续续开展其他场馆设计。刘玉民说,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奥会有大量室外竞赛项目,延庆、张家口赛区,有高山滑雪、雪车、雪橇、冬季两项等比赛,这方面的设计和规划建设经验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目前正在和国内外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在设计方面提出相应设计要求。明年下半年陆续开始建设,包括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也将于2018年陆续开始。刘玉民透露,新建场馆预计2019年底或者2020年初进行测试,并进行不断完善。

冬奥会今年启动会徽征集

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李昊楠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制定6年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方案。主要以体育为主题,通过文化内容,组织丰富文化活动。近期的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7月31日成功申办一周年纪念日、8月8日夏奥申办纪念日都会有主题活动。

其中,今年启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征集发布,并于2017年夏季向国家奥委会提报。另外,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冬奥进校园都将长期进行。

李昊楠透露,今年举办的里约奥运会也会在巴西设立中国之家,展示冬奥、冬残奥为主题的展览。

□人力

社招年底开始共分四阶段

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闫成表示,冬奥组委初期组建工作基本就绪。初期设置的9个部门和两个运行中心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160人已经到位。其中包括冬奥申委的部分成员、市直机关内部调入的人员,以及从河北调入的人员。

闫成说,下一步会面向全球和全国进行人员招聘,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进来。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惯例,奥运会筹备一般会分为四个阶段,筹备初期结束后,会逐步进入测试期、比赛运行期,因此也会随着筹备的不同阶段进行人员补充。

预计第一批面向社会招募人员会在今年下半年进行,不再采取政府机关调入,但政府机关人员有意加入,同样可以报名。另外,前期也要安排一批小规模的驻会志愿者和实习生,主要是大学生。

□特写

工作人员每天主动加班

冬奥组委总策法务部蔡兵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投入到冬奥组委的工作中,按主办城市合同以及国际奥委会传递回来的总体计划,他们正在认真研究、细化各部门计划任务。

“奥组委的同事每天上班来得早,晚上还经常义务加班。”蔡兵说,按照要求,他们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但大多数同事都是早上8点多就到了,走的时候就没点了。另外,奥组委想得很周到,目前改造未完成、交通还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设置了接驳车到地铁口,方便工作人员出行。

首钢总公司党委常委、董事、工会主席梁宗平告诉记者,他从小在首钢长大,西十筒仓以前是锅炉生产的原料储存和中转地,以前都是围绕炼铁。首钢迁走后,国家希望首钢成为老工业区改造典范,赋予新的功能。在奥组委确定来这里之前,首钢就进行了规划,2015年申冬奥成功,为首钢与奥运结合带来契机。

确定冬奥组委入驻首钢之后,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很多过去废弃的物品,标牌和墙、铁轨都是重新再利用。北区是钢铁遗迹,作为景观以前就改造成办公区加活动区。“这里的一切都没有变化。现在看到高炉就感觉回到了过去,冬奥组委为这里带来了生机,但同样留下了记忆。”

梁宗平说,未来首钢的发展定位是优秀的城市服务商,包括建筑和设计,立体车库、充电桩都在完善。服务冬奥会需要很高的标准,目前也联系了国内很多企业配合建设。

另外,冬奥组委改造完成后,将建成一个冬奥广场,会有冬奥、冰雪运动的元素,市民可以前去滑冰、照相。

□总体情况

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位于首钢厂区北部的工业主题园,是利用现有厂房建筑进行改造使用、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办公区。整个办公区的入驻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今年开始,现有人员先期入驻5号、6号筒仓。这两个筒仓占地面积约为4500平米,建筑面积约为5600平米。可满足现有9个部门、2个运行中心和部分冬奥组委领导的入驻需求。并安排办公区以南500米处的红楼迎宾馆作为员工就餐和加班住宿的场所。

第二阶段为明年2月。办公区内其他建筑改造装修施工完毕,各部门将按远期计划入驻相应的办公地点。远期办公区总面积为6.7公顷(其中核心办公区面积5.2公顷,后勤保障区1.5公顷),总建筑面积为7.2万平米,可基本满足各个部门的办公需求,共提供约1800个员工工位。

京华时报记者 翟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