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七彩秦州 > 秦州快报 > 正文

走出大山天地宽

(秦州区外宣办)在位于徐礼公路起点的秦州区皂郊镇兴隆村旁,一排排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洋楼显得十分洋气,这便是齐寿镇后寺村新农村新址。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开展,生活在齐寿镇东北部大山深处的后寺村村民即将告别艰苦的生活环境,整体搬迁至数十里外的新安置点。

近日,70多岁的高世芳老人起了个大早,从后寺村的家门口挖了一颗竹子,背到数十里外的新安置点。尽管他已经来了好多趟,但还是东瞅瞅,西看看,碰到熟人要聊上半天。 

 

和高世芳隔三岔五来新安置点不同,后寺村村主任都应龙一直住在这里,每天忙来忙去。 

都应龙告诉记者,搬迁前,后寺村5个自然村互不相连,居住十分分散,交通不便,住房条件整体较差。受2013年暴洪灾害影响,全村共出现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威胁到群众的居住安全。 

住在村里不仅生活不便,还得提心吊胆。”都应龙说:“村里人都想搬出去。” 

针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村居,秦州区提出了实施整体易地搬迁,着力解决生活、就业、发展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山沟沟里老百姓的支持。

“后寺村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整合精准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旧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多个项目。其中整合生态移民项目资金453万元,人均补助8000元;灾后重建项目补助资金206万元,户均补助20000元;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118.45万元,户均补助10900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42.8万元,全部用于安置区巷道硬化。同时为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经多方协调,为99户搬迁贫困户落实3年5万元的精准扶贫无息贷款,对搬迁群众从政策上给予了最大扶持,避免了群众因搬迁购房而贫困的现象。”齐寿镇副镇长晏玉峰说。

受够了穷日子苦日子的群众,对搬迁工作一呼百应。 

“村上成立了自建委员会,选了几个地址,但村民都相中了皂郊镇兴隆村的这片地。”齐寿镇副镇长晏玉峰说:“这可是秦州区第一个跨乡镇搬迁的村子。” 

“尽管村里人大部分生活困难,但每户两万一千元的征地款,一天半就收齐了。”都应龙说。 

和后寺村相比,安置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靠316国道,距市区24公里,交通便利,水资源充足,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均比较好,离集市和学校近,生活与上学都很方便。 

搬迁工作不能一搬了之。为了确保搬迁群众能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区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和科教扶贫相结合的措施,在发展壮大劳务产业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 

“在迁出区发展中药材和林果产业,2015年争取到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1772.7亩,每亩补贴1500元。在后寺村新建核桃园1616.8亩,栽植油松155.9亩。”副镇长晏玉峰说:“为保障产业后续发展,提高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加强对搬迁群众的劳动技能培训,使搬迁农民掌握1-2门农业科技实用技术,从根子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为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成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