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的“成功”词典里,不允许有“第二名”,不允许有懈怠,甚至都不允许孩子有其他的爱好和打算……“北大虎妈”给孩子的这份作息表,可复制性注定有限。
一位80后“北大虎妈”给孩子的作息表,没有吓倒她9岁的“小P孩”,却把网上的“宝宝”们吓倒了。据报道,重庆市这位30岁的“北大虎妈”,给她“小P孩”的作息时间是: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眠6小时;早上5点得起床,深夜11点才能睡。
面对网友的种种不解和指责,这位“北大虎妈”给出的解释是,她自己从小也是这么长大的,她当兵的爸爸当年就是这么教育她的。
没有在她“虎爸”的严苛教育中留下心理阴影,这应是“北大虎妈”对其孩子的教育方式最自信的一点。当然,北大门槛的顺利跨越,更是她在虎式教育中,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成功。所以她坚信,“从小就该给小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北大、清华、耶鲁之类的都可以,只有从小为目标而奋斗,才有学习的动力”。
其实,教育孩子的某种方法,效果好不好,旁观者还真说了不算。“北大虎妈”描述,6小时的睡眠刚刚好,没有发现“小P孩”上课打瞌睡,而且每次考了好成绩,也会给他放假,劳逸结合。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北大虎妈”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或许,“北大虎妈”的成功,给旁观者提供了某种可以复制的教育经验和理念,但未必能复制出与她一样踏进北大的结果。对于“北大虎妈”现在面对的“小P孩”来说,道理也一样。
要看到,不论是体质、家庭学习教育的氛围,还是孩子的性格、接受能力,孩子与孩子之间,差异是必然的。即便所有的家长都把“北大虎妈”的这张作息表复制了去,都这么教育孩子,也不可能保证孩子长大后,都能考上北大、清华、耶鲁之类的名校。
这几年,中国的虎爸虎妈特别多,各种拿命来拼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一方面可能有教育方式代际影响的因素;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还是太片面和单一了。在很多家庭看来,成功就是上名校,就是为了一路的鲜花掌声而不惜一条道走到黑,就是从小就不让孩子“贪玩好耍”,而必须拼命学习,拿好成绩。在很多家庭的“成功”词典里,不允许有“第二名”,不允许有懈怠,甚至都不允许孩子有其他的爱好和打算……
从取法乎上的教育方式来看,对于“成功”的追求与心理塑造,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法。但孩子天性的过早丧失,对于他们的今天和未来,未必是一件好事情。“成功”很美好,但很多人的“成功”,在不同的价值观人群中,有时候也会被视作“失败”,关键就看每个人对成功作何理解。
对于“北大虎妈”来说,复制自己的“成功”,也是一种尝试。但对于所有表示惊讶、同情、愤怒或者赞赏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平凡也不意味着“失败”。或许,“北大虎妈”教育孩子的原理,可以学着一试,但她给孩子的这份作息表,可复制性注定有限。
记者 刘雪松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刘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