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灵台小子刘治的戏曲梦
刘治参加灵台县2016年“金猴闹新春·共铸中国梦”广场文化活动演出。
>
在平凉市灵台县2016年“金猴闹新春·共铸中国梦”广场文化活动开幕当天,精彩的舞步、动听的歌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盛宴。在这些表演者中,一位13岁的小帅哥尤其引人注目,他的一曲秦腔《三堂会审》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自己
从小热爱戏曲11岁便入行
今年13岁的刘治,从小热爱戏曲,两年之前,在他上完小学四年级后,家人便早早地把他送进陕西省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进行系统学习,那年他才刚满11岁。“走的时候,孩子抱着我的腿,不愿离开,但为了娃娃的前程,没办法,只好送走。”刘治的父亲告诉记者。
刘治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情景,3岁那年,自己刚上幼儿园小班,过六一儿童节时,老师让他表演一个节目,他就上台演唱了一曲《三娘教子》,“当时年龄也小,上台没有感觉到一丝紧张,结果演出后,老师和周围的人反响很好。”
看到儿子能登台演出,并获得老师的赞许,刘治的父亲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我当年参加高考,因1分之差,与梦寐以求的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失之交臂。”说到这,刘治的父亲显得有些遗憾。刘治的父亲决定一定要培养儿子走上艺术的道路。从那以后,他就为儿子买回戏曲光碟,用EVD播放让儿子跟着学,但凡县上有文艺演出,他就鼓励儿子登台演出。一直到去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前,刘治已学会《柜中缘》、《火焰驹》、《三滴血》等20多曲秦腔。
学校
连续5个学期成为“三好学生”
2013年秋季,刘治来到陕西周至县艺术职业学校学习。刚来学校时,他无不感到孤单,但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一刻也没有放松,每天除了学校安排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外,课余时间他就悄悄跑进学校的练功厅进行训练。刘治说,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有毡子课、腿功课、形体课、唱腔课、剧目课、把子课和化妆课,因为以前没练过“功”,刚来时,最头疼的是毡子课、腿功课。
因为自己的用功,刘治连续5个学期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命运总是垂青那些努力的人,2014年4月,学校从150名学生中选拔3名参加陕西省第十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而他就是其中之一。在那次大赛中,刘治以一曲《庵堂认母》力压群雄并获得一等奖。当他把获奖的消息告诉家人后,家里人高兴得一夜都没睡着。
刘治告诉记者,陕西省第十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是在西安举行的,也是自己第一次去古城西安,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好,也正是从那刻起,刘治幼小的心底里萌发了一个念头:以后要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深造,到大城市发展。
父母
自己苦点也不能耽搁孩子
弹指一挥间,刘治求学时间已剩最后一学期了,关于孩子的未来,刘治的父亲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个搬运工,妻子是个清洁工,收入很一般,但为了孩子的梦想,自己宁愿苦点,也不能耽搁了孩子,自己会全力以赴支持孩子!
现在的刘治,最拿手的是唱旦角,“唱好旦角,要把握好细节,咬字要真,声音要委婉,比划要入戏,把握好剧中人物心理活动变化。”说话间,刘治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是邀约他参加灵台县举办的自乐班比赛的彩排。跟记者打完招呼后,刘治一溜烟似地冲出家门。
通讯员 王富强 记者 常舒清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刘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