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综艺 > 正文

以《琅琊榜》等为例 为大众文艺的价值观探索点赞

原标题:为大众文艺的价值观探索点赞(文艺新视界)——以《琅琊榜》等三部影视作品为例

●在庸常的生活中感受雄健的力量,成为当前文化消费主体——中青年群体对文化产品的刚性需求

●不论作品的叙事套路是多么的传统,人情世事的推进还需紧密贴合现代观众的生活实际

●艺术作品营造的意象世界呈现出普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就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要弘扬正面的价值观,还需要继续在深度和广度上迈进

身处急速的社会变革中,人们都或多或少地遭逢思想观念上的困惑。大家在生活中探寻答案,也希望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启迪。如今,一些面向市场的作品开始自觉地回应大众的这一需求。这个趋势,在2015年几部引起广泛好评或较大争议的影视作品中可见端倪。总结经验,指出不足,以期更多佳作的诞生。

重叙事,同时更重立意

电影《老炮儿》是一部反映当代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念碰撞的大众艺术作品。曾经凭借勇武而风光一时的“六哥”已然卑微落魄,但在市井之中还常主持正义。不争气的儿子因划伤了富少的豪车,遭到非法拘禁。上门调停而被羞辱的“六哥”要以旧时的“茬架”方式维护尊严,最终却因心脏病发作倒在了冲锋的半途。该片上映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讨论乃至争议。讨论的重点是价值观,焦点是影片中反复强调的“规矩”。

“六哥”重视“规矩”,行为和言语却充斥着暴力。当儿子被非法拘禁,“六哥”拒绝报警,宁可私斗,最后悲壮倒地。而文明社会最大的“规矩”则是法律。坚持用暴力解决争端的思维,反映了“江湖规矩”与现代法治之间的隔阂。

电影没有止步于为过时的江湖规矩唱挽歌。“老炮儿”借助暴力追求的是什么?是维护儿子的生命。这种维护让存在代际冲突的父子最终和解,甚至让“老炮儿”跟作为“敌人”的富少握手。电影中特意交代了几处细节:富少真诚地表达对“六哥”的敬意,最后为“六哥”的倒地落泪——人伦的基本情感是可以打动人的。

电影末尾,“六哥”用偶然获得的涉贪材料举报了富少的父亲。有人说,“六哥”这样做破坏了自己主张的江湖规矩,是为不义。我以为不然。跟富少之间的恩怨用江湖规矩解决,这是“老炮儿”的“义”;对于贪腐,人人讨之,这不仅同样是“义”,而且是“大义”。

树英雄,回应大众诉求

当前,在价值观方面有着明确的正面立意的作品,往往会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些作品呼唤“英雄”,反映了当代人深层的文化诉求。近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该剧的故事主线是:蒙难幸存的忠臣之子林殊易容更名梅长苏,十余年后辅佐一位正直有为的皇子参与夺嫡之争,并与视权如命的老皇帝较量。故事的结局最终沉冤昭雪,贤君上位。该剧属于正邪交争的宫廷戏类型,但立意高于一般的宫斗剧。一般宫斗剧的核心矛盾是掌握权力,而该剧的宫廷斗争剧情则服从于澄清真相,彰显正义。在这里,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依靠的是正义自身的力量,而不是上天或圣明君主的偶然垂爱。

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是一部西游题材的作品,立足于中国人熟悉的传统故事,做出了符合当代价值追求的探索。在寻找失散师父的路上,纯良天真的小和尚江流儿偶然释放了被困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一同对抗吞噬童男童女的恶怪。故事的主题是大圣神力的失而复得:孙悟空虽逃离了五行山,神力仍被锁闭,面对强敌无能为力,直到最后时刻江流儿的自我牺牲唤醒了孙悟空的内在力量。大圣真的归来了。

丙申猴年前夕,呼唤“大圣归来”在民间形成自发的声浪。这折射出当前文化消费主体——中青年人的精神需要。86版电视剧《西游记》伴随着他们度过童年时光,不知激发了多少少年的英雄梦想。岁月渐长,人的斗志难免被消磨。善恶是否有报,正义能否得以伸张?这是很多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面对的问题。在庸常的生活中感受到雄健的力量,成为这一群体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孔子说“诗可以兴”,清初大儒王船山说“能兴者谓之豪杰”。“兴”,意为“起”,引申为今之所谓“感发”“振奋”。让普通人从文艺作品中得到生命的感发和振奋,是传统儒家对于诗教的要求,也是时代对网络、影视等大众艺术的要求。更可贵的是,提出这一要求的是文化自觉意识不断提升的广大民众。

有创新,亦有认识局限

这些作品之所以让人感到有所创新,是因为创作者对价值观的认识和呈现都适应了当代社会的新变化。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人物关系的悄然转变。《琅琊榜》的主人公跟其辅佐的一代贤君之间,始终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一般宫斗戏里等级分明的主奴关系。该剧的宫斗情节展示了人与人之间“以义合”与“以利合”的观念碰撞。它宣扬的观念是: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比利益更稳固的纽带,世间也理应有比权力更值得追求的事物。《大圣归来》中的美猴王跟小和尚江流儿之间,也不是原版取经故事里的师徒关系,而是从偶然相遇的陌生人逐渐到生死与共的同伴。这种改变折射着现实的变迁: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义越来越不再系于身份,而在于信念、价值观和心意的契合。不论影视作品的叙事套路是多么的传统,人情世事的推进还需紧密贴合现代观众的生活实际。

其次是价值观念内涵的提升,体现了现代人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要求。当代人越发形成共识的是,文明社会不以武力取胜,而重在心智和意志的较量。智谋无双的梅长苏拖着九死一生的病弱之躯,曾经辉煌的大圣则更像一个内向的邻家少年,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内心世界。《琅琊榜》的整个故事都建立在主人公的抉择之上:是平稳地度过余生,还是拼尽残生介入家国大事,实现自我拯救、自我圆满?与经典小说《西游记》相比,电影《大圣归来》也着重强调了孙悟空在降妖除魔中的自我拯救、自我实现。这个历程开始于困境中的自我选择,完成于将自我置之度外的奋勇抗争。这些都是普通人难以达到,却又真心认同和向往的境界。一旦艺术作品营造的意象世界呈现出这种普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就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不过,在价值观层面,这些作品同时存在着认识和表现的局限。《老炮儿》侧重表现“江湖规矩”,忽略了现代法治的存在。此外,影片流露出主创者身为“大院子弟”的优越感,有“老炮儿”们自恋的影子,而对“富二代”的塑造则过度想象,有符号化的倾向。《琅琊榜》的正邪之争仍停留于个人道德的层面。剧中反派人物夏江对梅长苏尖锐地指出:老皇帝固然揽权多疑,但只要是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会如此,你拥立的靖王也概莫能外。现代社会的共识是:海晏河清是社会整体规则和价值体系建设的结果,并不能寄望于某一个圣明君主的道德操守。当然,这已不仅仅是该剧的局限,而是所有宫廷剧的局限了。《大圣归来》也有“大题小做”之憾:大圣的自我实现是因为同伴牺牲引起的激愤,其结果也只是消灭了一只巨怪。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要弘扬正面的价值观,还需要继续在深度和广度上迈进。

对于文艺作品来说,敢于并努力探索价值观等精神内涵,并得到认可和理解,这一点值得称赞,也应该提倡。

(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演出 全国 秦文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