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为了太平,为了来年风调雨顺,兰州为黄河而动,春节为敲太平大鼓而动。
还是那些熟悉的舞动,还是那些来民间的舞动,一身的鲜红、一身的阳刚、一身的鼓舞。从乡村赶来,从黄土地上赶来,从狗娃山、皋兰山赶来了民族的后裔的民间社火。跨越、跃动、翻身、前进,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符号,是黄土地上长成的庄稼汉子。鼓棒敲起来,如春雨播种,如白兰瓜落地,如百合花盛开,如新桃上市。唢拉吹起来,欢快的锣鼓敲起来,高高跷走来了,秧歌队、舞狮队伍走来,在金城关一条街道,在黄河母亲的身旁,扭动成起伏的浪,跳跃成跨时代的航行,一波又一波,沿着丝绸之路不断创新,再创新。
一条龙从动到静,舞龙成了年轻后生的拿手好戏。只要把它耍成欢乐的歌声,就是太平盛世,就是鼓舞金城。
甘肃腾飞起来,如果黄河是条龙,大地是只凤,在龙凤舞的时代,我们这些做子孙的,也有创造未来,享受新生活的乐趣。
一年一度春节来,社火最好耍着来。正月里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灯笼。举杯、祝福、回忆、展望。一座白塔山下的博物馆时,吸引了成群成队的游客。兰州人用黄土,把民间的传说和故事用泥塑做成系列人物,兰州人把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天女下凡、仕女图雕刻在葫芦上,还有那些乡村的民间艺人用剪纸剪出民间传说。兰州城最古老的黄河铁桥引出的一系列故事,关于桥的演变、直至今日的十三座大桥,横跨黄河两岸。博物馆珍藏着历史的典故,秦腔馆里嗥出如歌如戏的秦腔。当地人、外地人都用智能手机收藏这些记忆的展示。金城关成了节日的唐葫芦。等待很久了,家里的老人、新人早已准备就绪,就看那个热闹的社火。老年人带着凳子,静静地坐在台下,观赏让人思恋的嗥秦腔。年轻人爱看来自民间的歌舞表演,其余那此人都是摄影师,全民摄影的时代来临了。整个演出都有快门收藏,整个社火,都有摄影师、人民大众,上传微信朋友圈。点赞就在金城兰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