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民族歌剧?我以为,就是用中国民族唱法演唱的,将中国的戏曲和民间音调融汇、升华、发展出的审美样式,这是一种用母语歌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
何为中国民族唱法?我以为,就是从民间唱法到民间唱法糅合戏曲唱法,再发展到结合了科学发声之后的一种唱法。
目前中国舞台上涌现的不少意大利式的中国歌剧,其舞美很奢华,音乐也很精致,就是旋律、音乐和故事中的人物无关,音乐和人物是两层皮。好像用外国话来说中国事,不是用母语来写作,通篇洋腔洋调。这样的作品很难让中国观众喜欢,外国观众大概也是一头雾水。
同样,简单地把戏曲的一整套搬到歌剧舞台上的板腔体音乐结构方式,也不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方向。咏叹调之所以让中外观众如痴如醉,津津乐道,在于它有音乐规律,有变化,有个性,音乐符合人物特性、特定环境和特定情境;而板腔体的音乐结构在美学意义上是一种复制,复制必定削弱人物个性,失去音乐个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很难让人物立在观众的心里。缺了人物个性,主题音乐形象也立不起来。
歌剧是音乐的戏剧,必然用戏剧的音乐来构成。从构成歌剧的基本要素来讲,首先是要解决好歌剧中推动情节的宣叙调问题。汉语言有四声,因此,紧扣四声,宣叙调自然会有声有色;二是解决好过渡,戏剧上叫铺陈叙事,如何用咏叙调过渡到咏叹调是创作的重要环节;三是歌剧的声部要全,要有独唱、重唱,还要有合唱,加上前奏曲、间奏曲,场景音乐等。所以,作曲家应该深入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从中掌握融会贯通的本领。
如何运用中国音乐素材是中国民族歌剧面临的大问题。拿歌剧《白毛女》中“小白菜”的曲调举例,全国各地都有非常好的民间曲调、戏曲音乐,唯独《白毛女》中的“小白菜”能让全民族几代人喜爱它,记住了它。因为在歌剧中,作曲家没有照搬民间的小白菜曲调,不是平行移植加上纵向的和声配器,其音乐创作既有深度,又有创新,并根据剧情的推进不断发展,这才使得民间小调“小白菜”超越了地域,走向全国。同样,核心唱段“恨是高山仇是海”的音乐创作也没有复制板腔体的套路去设计音乐,而是借鉴戏曲音乐唱腔的构成规律重新创造。
民族声乐的发展常常也制约着民族歌剧的发展。现在一些歌唱演员,转几个调就糊涂了,再来点复杂的音程就找不着音、张不开嘴了。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是高端声乐艺术,讲究声音张力、吐字技巧、风格体现等,中国民族歌剧演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唱出民族歌剧的神韵。
中国民族歌剧“去扩音”也是大问题。现在演民族歌剧就要加麦克风,这是与世界交流的一大障碍,因为听不到声乐原声。国外歌剧院演出从来都不加麦克风,而中国民族歌剧演员一失去麦克风,观众就听不到声音。除了民族歌剧演员声音穿透力弱之外,还牵涉到舞台设计、乐队写作等问题。所以,只有去扩音化,中国民族歌剧才能真正矗立于世界舞台。
(作者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作曲家)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18日15版)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