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皮影戏
郭建奇
每年初春正二月,农村都要唱春首戏,也叫“春台戏”。乡下人迷信,唱春台戏为的是敬神,祈求神灵保佑一庄人四季康平,庄稼五谷丰登。
今天二月初二,我们村里订的皮影戏来了。戏子不多也就五六人,除一女旦角外,其次是五个老少爷们。行头不多,家当除一装有牛皮人人的木箱外,其他鼓乐个人自带。别看他们人少,行头简单,而生丑净旦一应俱全。
皮影戏也叫灯影子戏,皮影,用牛皮做的人侧身像。灯影子戏顾名思义,在灯光的照射下由人挑来摆去,向观众展现人物造型以及剧情。挑皮影人的操作者也叫做线子的,行内话叫“报灯”的匠人。
皮影戏设备简单,舞台随方凑圆。随地搭一简易小棚,前台口支一张长桌,架起亮子,。然后拉上两道绳子,挂上皮影人人,戏子们各持家当,鼓匠.板胡师.铜器手准备停当,只等香会长焚香放炮,便打起鼓乐开始唱戏。
皮影戏班人人都是多面手,吹拉弹唱无所不会,不然就吃不了这门饭。戏子们口里唱着,手里轻松自如地拉着,弹着。唱腔激昂,韵味无穷,不逊色于大戏剧团。仅仅五六人的戏班相处得十分融洽,相互配合默契。难怪有人说;“台上戏子看戏子,台下观众看着牛皮人人子”。戏子唱的再卖力,尽管你的嗓音再好,唱腔多受听,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戏场格外冷清。戏子自唱自乐,只是唱给神看,农村里唱戏主要是为了敬神。神坛里香烟飘绕,燃着蜡烛。打扑克,下象棋,吹牛抬杠的人们吞云吐雾。宣闹叫嚷声赛过了秦腔,很少有人谈论皮影戏唱得好与不好。
乡下唱戏惯例一般是两天三夜五场戏,个别地方有唱七八场的乡俗。灯影子戏班在一个地方唱完之后就要赶奔下一个台口演出,江湖戏班叫“搬台口”。
看着他们走过一乡又一村,我猛然思潮涌动,想象灵感萌发。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个话题;“人生不就像一场戏吗,这不,他们五六个人不正是演绎着人生曲折离奇的故事,乃至悲欢离合的人生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