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正文

毛晓春金石篆书“金错书”研讨会召开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发言。

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发言。

中国作协书记处原副书记、作家书画院院长王巨才发言。

著名评论家雷达发言。

著名史学家张大可发言。

2015年11月15日下午2点40分,文明记忆、汉字辉煌,著名作家、学者、金石书法家毛晓春金石篆书“金错书”研讨会在现代文学馆召开。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虹、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毛林坤、中国作协书记处原副书记、作家书画院院长王巨才、《人民文学》杂志原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先生等领导及著名学者张大可、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中国美术馆书法部主任付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原副主任、著名书画家刘宝平、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诗刊》编委寇宗鄂先生等学者代表、媒体记者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共同鉴赏了毛晓春独特的金错书书法艺术,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汉字的辉煌。

首先,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先生介绍了晓春金错书的发展原源,及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发展演变。然后,各位专家进行了踊跃发言,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说:金错书在书法创作中的意义,在于传达一种原始而神秘的美,金错书法的美是从“人”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著名评论家雷达说,晓春金错书的意义在于启迪人们思索一些非常本源的问题,其价值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用性价值体现古典风格、高雅格调。艺术性体现以金错书为形式的书法作品。著名评论家张大可说,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有了文字,才有了文明的历史,金错书得以传承,确实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随后,各位专家都从各自的学术研究角度就晓春金错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料进行了积极踊跃的发言。研讨会上各位嘉宾就毛晓春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特别是对金错书艺术的挖掘传承和弘扬所做的独特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殷切希望晓春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继续探索,给大家以更多惊喜。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作家报社、神州杂志社等单位主办、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金错书研究中心、世界华人联合总会诗书画院等单位承办,由武夷山一茶一道茶叶公司等单位协办。与会中,毛晓春向现代文学馆赠送了书法作品及新出版的画册《晓春艺术》,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向毛晓春颁发了捐赠证书。

毛晓春研讨会嘉宾合影。

研讨会现场。

晓春作品欣赏。

晓春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毛晓春,甘肃天水人。历任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创新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传媒观察》副主编、卫生部主管《健康大视野》杂志主编、中国文联主管《神州》杂志副社长、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北京分院执行秘书长。

毛晓春天先生常年笔耕不辍,著有《伤逝集》、《生命运风景线》、《智者无为》、《文学老头和文学青年》、《休克的文学》等杂文散文随笔专著。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晓春先生还醉心于书法艺术的钻研和创作。他凭借着沉厚的文化功底和人文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兼收并蓄,在中国故宫博物馆数名专家指导下,经过数年研究挖掘整理,在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研究和对中国四大书法瑰宝研习的基础上,继承了频临灭绝、消失的金错书。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金错书书法艺术,并以独特的成就令人瞩目。近年来,晓春先生用金石大篆书写的金错书备受瞩目,在国内不少地方展出都引起轰动,广受好评。 他用金石大篆书写的百米《孙子兵法》、百米《论语》、《晓春书法感悟集》等奠定了其在金石篆书领域的地位。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李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