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郭强:自来水不是“自来”的

原标题:郭强:自来水不是“自来”的

熟悉郭强的人都知道,并不善于和人聊天的他,一旦说起自家自来水厂的工艺、设备,别提多头头是道了。

本报与阿里公益联手推出的“人人都是江河卫士”栏目,今天介绍的人物是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的科技创新工作青年带头人郭强。在水厂的10年时间里,他畅游在科技创新、技改技革的海洋中,获得北京水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参与国家863科研课题研究,成为第九水厂闪耀的新星——年纪轻轻,却每年都有“新”项目。

  从零开始一丝不苟

2005年,郭强成为首都供水战线上的普通一员。10年里,他没有因清华毕业而浮躁,没有因工作之平凡而消沉,更没有因外界诱惑而跳槽,而是一门心思根植于首都供水事业。

刚到水厂的郭强还带着学生的青涩,每天和枯燥的实验打交道,参与了厂内净水药剂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氯吸收碱液的指标检测;配合完成净水材料无烟煤滤料、柱状活性炭滤料、粉末活性炭的检测;完成每月固定测试、工艺调整、科研项目等各个项次的烧杯实验。

这一长串念起来都磕巴、听起来格外乏味的“项目”,郭强从零开始,耐住寂寞,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他的干劲得到了水厂的认可。

2006年第九水厂原水嗅味加重,水处理工艺需要作出科学调整,为保证出厂水水质,郭强和同事参与了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项目研究。郭强和同事们加班加点试验,从小试到中试,科研项目教会他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数据。数据看似不会说话,但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直接指导水厂的生产。体会着各种实验数据对工艺调整的参考价值,郭强深深感受到了供水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旁听者变成牵头人

2010年第九水厂污泥脱水系统改造项目、2011年第九水厂三期优化工艺运行应急改造工程、2012年一期加药间加药泵改造项目和密云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改造项目、2013年第九水厂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改造项目……在这些动辄上千万资金投入的项目里,郭强抓紧每一个学习机会,向身边运行岗位的一线职工了解设备运行特点,向各分厂管理人员了解各种工艺的运行情况。

特别是有厂家人员施工调试时,施工人员什么时候干完活儿,郭强也跟着干到什么时候。赶不上单位班车是常事,太晚了就住值班室。

始终如一的勤奋努力之下,郭强逐渐从“旁听者”成为“参与者”、“执行者”,最后成为项目的“牵头人”;从“观察、学习”发展到“思考、实践”;从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生产技术科的副科长。

  自来水工艺最健谈

2013年6月,郭强到膜车间工作,他对膜车间加药间净水剂投加系统的运行调节方式进行了修改,降低了人工调节的频次,提高了投加的准确度。

郭强带领分厂班组管理人员,边运行、边分析总结、边调整,年日均处理水量由3.21万立方米提高到了4.49万立方米,年均产水率由94%提高到97%。

近年,郭强与第九水厂的青年科技人员一起,完成了超声波处理超滤膜丝吸附积泥实验、第九水厂污泥处理工艺研究、第九水厂及密云分厂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改造等十余项技改及科研项目。

性格偏内向的郭强,本不善于和人聊天,但只要说起工艺、设备,他总能神采焕发、头头是道。因为对工艺设备的熟悉和深入浅出的表述,郭强成了第九水厂科研技术人员的讲师,给九厂职工“传道授业”;在水厂举办的“供水一日游”活动里,还能绘声绘色地让普通市民明白,为什么自来水不是“自来”的。

“郭强,昨天在北京新闻里看到你了,你说的咱九厂的工艺情况真好!”同事夸奖郭强。郭强笑着说:“我得用我的语言让外行听出门道来,增强对咱们水质的信心!”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