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较为常见的砖雕壁画墓,首次在南京地下被挖掘出土。王宏/摄
这座合葬古墓中摆放了神秘的“五色石阵”。王宏/摄
古代北方的砖雕壁画、神秘的五色石阵、逾860年风尘而清晰可照人的铜镜、光泽依旧的水晶饰品和金饰……今天,南京市考古研究所通报了该市雨花台区西天寺墓园的宋代砖雕壁画墓考古的考古情况。据介绍,南京首次发现这样完好的北方壁画砖雕墓,整个古墓将会进行妥善保护,力争早日让民众一睹其精美。
据此次考古领队、南京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宏介绍,今年3月27日,南京市红十字会建设的“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纪念林”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接到举报,南京市考古研究所派人进行现场勘查,并于2015年5月20日进场进行考古发掘,经过20多天的工作,考古发掘现场清理工作初步完成,出土金、银、玉、铜、铁、水晶质、石质文物30余件。
让考古工作者感到惊艳的是,这座仿木结构斗拱砖雕壁画墓,是在江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北方砖雕壁画夫妻合葬墓。
根据现场图片显示,整座古墓坐西朝东,平面形状略呈“凸”字形,通长13.5米,近东西向,墓道朝东,无排水沟。
在古墓内的墙壁上,有着南方少见的精致壁画:垒砌着一张桌子、两张椅子、衣架、剪刀、斗拱……“按照北方这类古墓,多会在墙上雕刻出墓主生活的情景,像这种合葬墓,一般都会有夫妻二人的形象端坐在两张椅子之上。”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祁海宁告诉记者,由于南方泥土湿润酸性,这个古墓的壁画中彩色的部分可能已经脱落了,“当初应该是有夫妻形象的画面的,我们至今仍然可以在墙壁上发现一些白色的石灰,应该是先涂抹一层白色石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彩绘的。”
也正是由于南京泥土是酸性的,墓主夫妻的遗骸几乎已经腐蚀得只剩下哦少许残骸,无法辨认身份。虽然在现场,考古专家发现了两块石质墓志,“一般来说墓志可以表明墓主的身份,但遗憾的是,墓志上的文字全都涣漫不清了,一个字都认不出来。”
不过,曾经悬挂在墓室正上方、后坠落墓床之中的一块直径为47厘米的大铜镜,让墓主的神秘身份曝光。根据庄绰《鸡肋编》等文献的记载,悬在墓顶的铜镜可能是佛家所说的“业镜”,与佛教寺院大殿内悬在大梁的铜镜功效类似,主要起止恶劝善的警示功能。
在这块寓意深刻的铜镜背面铸着一圈铭文:“绍兴岁次乙亥壬午月甲寅日雁门郡开国侯御前中军统制高翊卫宅建立亡妻恭人朱氏墓铭”共38字。
根据该铭文,考古专家了解到:首先墓主死于绍兴二十五年,距今正好860年;其次,砖雕墓南京是首次发现,这是中国北方山西、河北等地多有发现的一种墓葬风格,根据铭文上说的“雁门郡开国侯”,可以想见山西的雁门郡应该是墓主的老家,墓主是北方人,辞世之后依照家乡葬制葬在了南京;最后,墓主姓高,夫人姓朱。墓主是南宋绍兴年间御前中军统制高姓武官。
“南宋期间,南京作为皇帝行在所在,是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朝廷的江防屏障,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在此布下重兵把守。当时有数支御林军驻扎南京,这位高姓武官应该是其中一支队伍的首领,其地位并不低。”王宏告诉记者。
也正是由于墓主地位不低,在墓葬中也发现了不少“宝贝”,一些历经800多年依然闪烁如新的金饰和水晶饰品,都表明墓主的身份地位。
此外,在棺床中部,还发现了一个金井,呈正方形,边长40厘米,深6厘米,中间摆放着五种颜色的鹅卵石,其中,黑、红、青、白四色分别放置于金井的北、南、东、西四个方向,中间一颗为黄色,体积略大于其它四颗,这样的“五色石阵”意义何在,要等待史学专家的解释。
“这类墓葬为南京地区的首次发现,对研究两宋之际的南京居民构成(北方移民)、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也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注脚。”王宏说。
记者 申冉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