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正文

甘肃陇南代课教师杜占科:从教32年 就是想一辈子当老师

原标题:“就是想一辈子当老师”——记从教32年的代课教师杜占科

新华社兰州9月9日电题:“就是想一辈子当老师”——记从教32年的代课教师杜占科

新华社记者聂建江、肖正强、程楠

新学期开学才两周,又有一名学生转学到乡上的九年制学校,现在杜占科带的班只剩下三、四年级各一名学生。偌大的教室,两名学生眼里透着亮光,紧随着他的手势大声朗读课文。

杜占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仓乡闹院村闹院小学的老师。这所小学只有5名老师、9名学生,他是唯一的代课教师。

下午放学后,山里正是黄昏,他沿着蜿蜒的山路回家。家里不富裕,杜占科常年穿一双“开口笑”的布鞋,鞋破了,他就用一根草绳扎起来,时间长了养成了拖着腿走路的习惯,走起路来有些吃力。

杜占科家住的东府沟自然村离闹院有一小时山路。他进了屋,就着门外的光亮翻看学生的作业,备课。天慢慢黑了。

1983年,高中毕业的杜占科接到大队的聘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当地山里的田地混着石头,1亩最多能打200斤小麦,而当民办教师每年给300斤口粮,快抵得上2亩好地。

更重要的是当老师让他觉得“脸上有光”。杜占科的两个舅舅都是老师,是当地“最受尊重的人”。

30多年来,武都1984年底以前从教的民办教师基本被转正或清退。因为闹院教师缺编,杜占科一直坚持下来。

堂屋里挂满了两个在外上大学的儿子的照片。大儿子上军校,照片里一身戎装,精气神十足。他说,大儿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他从学校到家里的山路上“来来回回地窜”,高兴得手足无措。“娃娃争气,他们能考上大学是我最大的安慰。”

虽然生活拮据,杜占科依然是当地“最有面子”的人。杜老师的名声随着大儿子上大学的消息传开了,村民们对娃娃教育的态度也变了。这几年,闹院村走出了11名大学生、8名高中生。

“我觉得不重视教育是落后的表现,不重视教育的人就是原始人,没知识就不知道国家的大势,每天只知道混饱肚皮”。杜占科告诉记者。

当了30多年代课教师,杜占科少不了被妻子埋怨:“嫁给他是亏了。”可杜老师一回到家,妻子就钻进灶房里忙碌:紧着锅大小给他烙了一张锅盔(较小的锅饼),这是他未来两天在学校的“工作餐”。

她说:“儿子将来要找对象,家里不能太寒碜。”为了建新房,杜占科的妻子自己动手,在一个已经废弃的砖窑里烧了4万多块砖瓦,在东府沟的山坡上建起一座新房子。

“我没干过别的工作,就是想一辈子当老师。”杜占科说。

他仍希望小儿子毕业后能回乡任教,“本地人应该为本地的公共事业发展尽力”。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从山边升起来,渐渐逼退山里的雾气,杜占科背起锅盔,又一次朝山下的学校走去。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