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冲击欧洲的难民危机中,大批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以及北非等地难民颠沛流离,在辗转多国后进入德国,仅5日、6日两天就有大约2万难民涌入。对于许多难民而言,德国俨然成了希望和新生的代名词。
对此,专家认为,德国成为难民首选目的地,主要因为它能够向难民提供良好的保障和庇护。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德国在接纳难民方面拥有相对完善的机制和相对积极的意愿,但如果难民潮持续不减,德国现行接纳难民的政策或迎来“转折点”。
德国成难民“希望”
本月4日,德国临时决定允许滞留匈牙利的大批叙利亚等难民入境,此后几天大批难民搭乘火车、汽车,甚至徒步进入德国,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头条。
事实上,德国长期以来都是难民进入欧洲后的首选国家,也是欧盟成员国中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德国政府预计,到今年底,德国将收到大约80万份避难申请,远超年初预计的45万份。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欧洲政治室主任赵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大批难民首选德国作为目的地,因为他们在那里能够获得良好的待遇和保障,包括免费的住宿、一些现金补贴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德国在难民管理方面比较规范,出台了《德国:难民申请程序法案》和《寻求庇护福利法案》等专门法案,做到了有章可循。
按照规定,难民抵达德国后可以在接待中心申请庇护,登记个人信息、指纹和照相,获得临时居留权,成为“申请庇护者”。随后,德国当局将逐一审查庇护申请,在大约5个月后做出是否给予难民身份的决定。其间,德国将为“申请庇护者”提供免费住宿,发放基本生活费和零花钱。
“申请庇护者”在头三个月内禁止工作,此后在获得移民局和联邦就业局允许后,可以工作,但受到一定限制。
赵晨认为,在近期进入德国的叙利亚难民中,许多属于中产阶级,不仅懂得英语,还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失业率较低、老龄化严重的德国,这些高素质难民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历史和现实因素
专家指出,在应对和接纳外来移民和难民方面,德国拥有相对完善的机制,背后有着历史和现实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德国经历了多次移民潮,除大批德国人因边境改变迁移外,土耳其、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大量劳工也进入德国。德国2014年的官方数字显示,德国8110万人口中,1090万属于移民,而20.3%的德国人口拥有“移民背景”,即移民或移民子女。
赵晨认为,德国此次表现出愿意接受难民,首先是因为德国深受社会民主主义影响,认为人们应该享有基本的生活条件,不仅是德国人,也包括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难民。其次,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来自东德,而上世纪80年代末期,大批东德人曾经绕道匈牙利从奥地利进入西德,因此,包括默克尔在内的许多德国人能够理解难民的处境,感同身受。当前,德国一些民众已经自发组织起来向难民提供各种帮助。再次,德国当前出生率低、人口萎缩,也需要吸纳外国劳动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呼吁欧盟共同应对
对于大量涌入德国的难民来说,虽然暂时可以安身,但仍会面临许多现实困难。
首先,从“寻求庇护者”到获得永久居留权或公民身份并不容易,往往耗时数年,而如果避难申请被拒绝,将会被遣返。其次,随着难民大量涌入,德国一些地方极右排外事件时有发生,7日凌晨,德国东部3处预定安置难民的设施遭人纵火。排外情绪抬头将给难民融入德国社会带来更多障碍。
此外,面对没有减退迹象的难民潮,德国已经显露疲态,开始呼吁其他欧洲国家共同分担责任。
德国总理默克尔7日在记者会上说,德国经历了一个“让人忙得透不过气的周末……我们现在经历的事情将改变我们的国家”。她强调,应对挑战需要国家和民间共同努力,也需要欧盟更加团结。
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也在记者会上表示,应对这次难民潮是德国“统一以来最大的挑战”,欧洲不能只靠德国、瑞典等少数国家大量接纳难民,“我们需要一个与以前不一样的欧洲难民政策”。
德国政府7日上午公布的应对难民潮一揽子措施总原则包括加快难民审批、安置或遣返程序,敦促欧盟制定统一难民法规,各成员国分担责任。(张伟)(特稿·新华国际客户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