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中国 > 正文

甘肃抗战老兵王克福:最骄傲自己是一名抗战老兵

原标题:【走近抗战老兵】王克福:最骄傲自己是一名抗战老兵

记者 王雨 通讯员 王纲

提起那段在抗日战场奋勇杀敌的战斗经历,老英雄王克福神情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是35军32师95团的炮兵……我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我是一名抗战老兵!”9月1日,渭源县清源镇蛟龙村95岁的抗战老兵王克福,向记者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的抗日故事。

王克福回忆说,他1920年出生于渭源县清源镇蛟龙村南山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姊妹7人,他排行老大。1941年农历三月初四,他被抓了壮丁,后被分到国民革命军傅作义部35军32师95团。此后,二十岁出头还没成家的王克福随部队在绥远一带的陕坝、磴口、后套等地,辗转多次与日军作战。

王克福说,当时,日军指挥第26师团、骑兵集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共3万余人及伪蒙军、伪绥西联军各3个师,大举进犯绥西。王克福随部队去的时候,战场已转为防守阶段,主要是驱赶日军的残余部队,收复绥西。

“五原大捷之后,我们驻守河套地区,粮食供应十分紧张。我们在石嘴山集训了大概4个月,训练的时候条件差得很,一天只有两顿饭,每顿饭只是一小碗米饭,饭前喝一碗水,饭后喝一碗水,肚子咕咕响。”王克福回忆道。

1943年6月初,驻包头日寇乘十几辆汽车,突然向驻西山咀地区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王克福所在的35军32师95团奉命连夜增援西山咀地区守军。第二天日出时,他们成功将日寇进攻部队全部击退。

“1943年,我由步兵转为炮兵。那时候全团只有四门迫击炮。炮就是个宝贝疙瘩,一门炮由四个人操作,我是一炮手……”说起炮,老人依旧难掩内心的激动,“我负责瞄准,要调好角度板和瞄准角;二炮手负责填装炮弹;三炮手安装底座;另外一个是弹药手……”

已经驼背的王克福,佝偻着腰,一边颤颤巍巍地讲述,一边用双手比划着,一招一式,手法娴熟、干净利落。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大,有很多关于战斗的细节已不能详细陈述,但老人还是对几次残酷的战斗印象深刻。他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1943年收复安北县的战斗。

“当年,我们攻打被日寇占领的安北县城,我被分在了三营。当时日本兵负隅顽抗,战斗非常惨烈。我们选了比较有利的地形支好炮架,正准备瞄准时,日军密集的炮弹打了过来,炸起的土将我一下子埋住了,好几个战友也在猛烈的枪炮中牺牲了。排长韩文智(音)发现了我,命令我站起来继续瞄准发射。我哪有办法站起来呀?我的背上是死去的战友,腿上是死去的战友。排长一把将我从土里拽起来,连声问我负伤了吗?我觉得耳朵里‘嗡嗡’地响,全是炮弹的声音,眼睛也被土给迷住了,手掌也擦烂了,流着血。可是当时顾不了那么多,揉了揉眼睛,一骨碌爬起来,再一次选好位置,跟上排长进行战斗。那次战斗惨烈呀,一直打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最终日本兵滚回了包头,安北县也收复了。”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王克福老人的耳膜被震破,听力几乎丧失,眼睛也变得模糊起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王克福所在的35军起义,军部并入解放军第49军。同年,王克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参加了解放兰州战役。

1951年,王克福老人复员回到老家,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种田生涯。

如今,老人的三个曾孙都考上了大学,全家人对老人都很孝顺。王克福每月能领上乡镇复员军人补贴和高龄补贴,闲暇时间非常喜欢看抗战片,老人感到生活很幸福。“和牺牲的战友们相比,我是幸运的。”王克福说。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