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中国 > 正文

上海文艺抗战史料展呈现特殊战场“战绩”(图)

《保卫卢沟桥》剧本封面

《风云儿女》特辑内载《义勇军进行曲》

七八十年前,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的民族救亡运动,担负起了文艺抗战的使命。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当时汇聚于此的大批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亦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上海历史博物馆和民间藏家分别整理出一批文献史料,展现了抗战中一个特殊战场的“战绩”。

“文艺抗战”史料充足

“文铸刀剑艺述历史——上海文艺抗战史料展”9月1日起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展出。展览分为抗战戏剧、抗战电影、抗战美术、抗战音乐、抗战文学、新闻出版六大板块,展出展品110组件,其中大多数展品为首次展出。上海文艺工作者在沦陷区坚持战斗,把文艺化作刀剑,与全国人民一起抵抗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血与火之歌,感动了近日到场的所有参观者。

110组件展品包括:1937年中国剧作家协会《保卫卢沟桥》剧本、《风云儿女》主角陆露明剧照、《保卫大上海》音像视频及歌谱、上海剧艺社贴报簿、贺绿汀《嘉陵江上》唱片、1937年《非常时期漫画》、1937年《救亡漫画》创刊号等,立体、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全国抗战文艺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展览不仅展出了《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还展出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的救亡电影《风云儿女》的罕见海报。中英文电影简介、设计成游戏棋的电影剧照等,足见当时文艺工作者为夯实全民抗战基础所作出的努力。

据上海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胡宝芳介绍,1937年7月15日,中国剧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很快创作并演出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并在当月出版,推动了上海抗战戏剧的蓬勃发展。当时,上海话剧界组织了13个救亡演剧队,两个留上海,其余11个去内地,《保卫卢沟桥》作为救亡演剧队的保留剧目到各地演出,影响波及全国。后来田汉在南京为前方抗日战士创作了四幕话剧《卢沟桥》。展览特意将两本“卢沟桥”剧本放在一起展出。

展览还展出了《风云儿女》演员袁牧之、陆露明等人的珍贵原版照片,更难得的是,有些照片上还带有吴印咸的签名。吴印咸是《风云儿女》的摄影师,他与剧组成员袁牧之、徐肖冰等人后来去延安创办了电影团,在抗日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漫画是抗战宣传主力军,展览展出了1937年《非常时期漫画》、1937年《救亡漫画》创刊号等。《救亡漫画》编委后来组成漫画宣传队内迁,到武汉又成立全国漫画宣传队,继续出版刊物。

在抗日歌曲创作史上,上海音乐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展厅中循环播放的《保卫大上海》音像视频由刘雪庵作曲,刘雪庵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与贺绿汀等被称为黄自“四大弟子”。很多抗战歌曲都由上海国立音专的师生创作,他们还创办杂志《战歌》刊登这些歌曲,包括刘雪庵的《长城谣》,夏之秋的《歌八百壮士》《思乡曲》等。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说,上海抗战文艺的发展对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文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必要予以更多的研究关注。

该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主办,上海朵云轩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协办。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民间藏家办展呼应

回味历史,触摸年轮,“‘那时上海’·沈国平藏品展”近日在陕西北路600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举办。

民间收藏家沈国平先生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老上海题材的系列收藏和研究。与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展品相呼应,沈国平收藏有参演《保卫卢沟桥》明星的签名照,还原了70多年前上海文艺界明星投身抗战的史实。其藏品证明,1937年8月7日,《保卫卢沟桥》在南市区蓬莱大戏院公演,直至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

沈国平还珍藏着一本蓝色布面的1938年出版的《上海一日》,记录了上海淞沪抗战的全过程,其中收录有上海千名各界人士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文章,反映了当时上海人民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记者 乐梦融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