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宜宾市屏山县书楼镇的益清农家乐内,老板刘益清正联系再购进一批新鲜蔬菜。“就怕菜品卖脱销。”刘益清的“甜蜜烦恼”,缘于即将开幕的2015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屏山县是分会场之一。他期待趁着节会,让自己的农家乐“狠狠地火一把”。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宜宾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25%,对于“全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5亿元”的目标任务,宜宾市委农工委唐春海直言“毫无压力”。
经过7个月的筹划,“旅游盛会”亮相宜宾,借“节”发力的乡村旅游业再次获得“加速度”。
依托节会聚人气
作为向家坝库区旅游“主阵地”的屏山县书楼镇,6月底开始举办格桑花节。截至目前,共吸引游客超过10万余人次,周边的农家乐也基本处于满员状态。“依托节会造势,既能聚集人气,又能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屏山县旅游局局长廖斌介绍,该县结合自身特色,把库区野生垂钓节、彝族风情文化节、屏山早茶采摘节等6个节庆纳入每年常态化工作,“可让乡村旅游实现‘全年无淡季’。”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通过举办节会,屏山县实现旅游收入增收800多万元。
屏山并不是个案。在宜宾,佛现山栀子花节、永兴荷花节、江南新村红高粱乡村游……“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区县自主策划一系列乡村节会,让不少小山村纷纷‘露脸’,不仅以节会经济带动当地农户吃上旅游饭,还打造出一批名头响亮的旅游村。”唐春海说。
民俗文化添底蕴
8月20日,宜宾市兴文县大河苗族乡,游客王潇体验了一番地道的苗寨风情游。参观木质吊脚女儿楼、神秘的苗王宫、独特的民俗展示,让王潇直言“不虚此行”。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僰·苗文化”更是当地打造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吸引到不少周边省份的游客。“现在乡村旅游,最注重民族、民俗文化内核,而我们这里具有天然优势。”兴文县旅游局局长陈杰举例说,游客只需要走进当地的苗寨,就能体会到原汁原味、未经“二次加工”的苗家服饰、建筑等文化元素。
手握独特的文化旅游“好牌”,兴文正积极推进僰王山镇、大坝苗族乡等一批民俗文化村建设,“还要串联起全县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线路,让游客‘停得下’‘留得住’。”
以“竹文化”为主打的长宁县,则积极拓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功能性。位于通往蜀南竹海景区主干道上的竹海镇,今年新办起多家川南竹楼风格的农家乐,计划“利用竹海天然氧吧的优势,将乡村旅游与竹生态、竹养生旅游结合起来”。
不仅是民族文化、竹文化,还有酒文化、茶文化、抗战文化等,都是宜宾吸引游客的独特“好牌”。宜宾市旅游局局长贾利华说,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利用好乡土民情、山水资源等,突出乡村旅游的“乡土味”和“文化味”,是该市的主要思路。
特色产业增后劲
今年7月,“竹乡”长宁首次办起了“荷花节”。在长宁县桃坪乡中坝村,千亩荷花亭亭玉立,桃坪乡党委书记朱肪涌指着一排焕然一新的农房说:“从无到有,中坝村仅一个月时间就增加了近20家农家乐。”
此前,中坝村的主导产业是在山地种植竹柳。从去年开始,该村利用闲置的千亩平地进行多元化产业发展,栽种莲藕。“除莲藕产业本身的收益外,还有荷花的观赏效益。”朱肪涌说,今年的荷花节期间,每天都有上千人前来参观。
村民们也跟上了发展步伐。如今,游客可在村中体验“立体农业观光游”,在山上观竹,平地赏荷,荷塘中垂钓,还可以品尝到“全竹宴”“全藕宴”。这为中坝村带来了明显效益,长宁县竹莲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华云算了一笔账,“今年,中坝村人均增收1000多元。”
今年以来,无论是永兴的荷花节、佛来山的梨花节、还是长宁的竹文化游,都与当地的特色产业密不可分。“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形成农旅共赢的良性循环。”唐春海说。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陈晓燕(实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