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中国 > 正文

甘肃平凉宫灯制作手艺面临失传 难度大没销路(图)

原标题:难度大没销路

平凉宫灯制作手艺面临失传

宋效斌展示宫灯

 中国甘肃网8月10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在平凉市灵台县中台镇南店子村,有一位72岁的老人,他制作的各式彩灯、宫灯曾经远销平凉、西峰、宝鸡、西安。如今,现代工艺流水线式的各式彩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宋效斌老人感叹,这门手艺怕是要失传了。

宋效斌老人今年72岁,只读过5年书,但他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真是让看过的人直叹罕见。8月8日,记者有幸拜访了这位老人,观看了他手工制作的各式彩灯和宫灯,有立灯、坐灯、吊灯、壁灯,走马转灯,每个灯都造型独特,美观大方,工艺精细,既有灵台特色,又有江南风味。

宋效斌老人告诉记者,十多岁时,逢年过节,别人都聚在一起玩耍,宋效斌就在家中画画,做些手工艺品。天阴下雨,便用泥雕塑人头像。每年正月,乡间里耍社火,宋效斌就给社火队手工制作各式兵器、服装、头帽、旱船、龙灯、狮子,看过的人都说宋效斌做的东西特别好,与众不同。1980年,灵台县文化馆需要民间艺人,宋效斌便被破格录用。

进入灵台县文化馆工作的宋效斌开始正式制作各种手工宫灯。宋效斌告诉记者,之前自己都是用竹板和纸制作各式彩灯,进入文化馆工作之后,开始用铁丝和丝绸手工制作精美的宫灯。从开始绘图设计、制作,再到最后的各种细节,完全制作好一个小型宫灯大约需要6天的时间。宋效斌曾经做过难度最大的一盏“五亭灯”,用了一个来月的时间。

2006年8月23日,平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宋效斌优秀民间艺术家称号。2007年9月8日,灵台县政府授予宋效斌民间艺术优秀工作者荣誉证书。同年11月,宋效斌的《六角亭转灯》在第二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民间工艺美术类”获得入围奖。

手工制作的宫灯成本约20—30元,制作周期长,难度也较大。而随着现在科技的发达,流水线工艺品的宫灯样式越来越多,比手工制作的宫灯更加精致,价格也更占优势,使得宋效斌的手工宫灯逐渐没有了销路。

宋效斌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了,一个是比较难学,再就是做起来耗费时间,做成了也没有什么收益。而且做宫灯得心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耐心磨时间用手慢慢地做灯了。”采访结束时,宋效斌感叹道,科技越来越发达了,平凉以后这种民间传统手工艺怕是要真的失传了。兰州晚报记者常舒清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