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社交平台迅速挤占了我们的生活,一方面为我们开辟了高效便利的沟通渠道,而另一方面,也为违法犯罪的滋生提供了空间。
昨天,余姚公安通报了一起特大网络贩毒案件。该案涉及湖北、江苏、福建等10省16个地市,涉案毒品达数十公斤,涉案金额高达400余万元,是余姚警方近年来侦破的涉案金额最高、当场缴获毒品数量最大的网络贩毒案件。然而,这场能够列入余姚禁毒史之最的扫毒“风暴”,其最初的“风眼”却是两张毫不起眼的快递单。通讯员 刘凯 赖俊希 记者 郑振国
无人认领的神秘包裹
今年2月16日中午,一年轻男子来到余姚陆埠镇一家快递网点,迅速填写两张快递单后,男子留下两个包裹匆匆离去。
在清理邮件时,接件员发现,两张快递单分属不同目的地,且没有黏贴在对应的包裹上。无奈之下,接件员只得打开包裹进行查看,发现是两件不同款式的羊毛衫,而里面夹带的“内容”却着实让人意外:一小包“白色晶体”。
“该不会是……”接件员来不及多想,拨通了快递单上的联系电话。对方得知是快递公司打来电话时显得有些错愕,语无伦次,没说几句就把电话挂了。
接件员再次拨打,只能听到“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就这样,这两份包裹莫名其妙地成了“无主”之物,对方的异常表现也愈发加重了接件员心中的疑云。于是,他拿起手机拨打了110。
余姚警方接报后立即开展调查,在严格控制消息外泄同时,对“白色晶体”做了检验,最终确认“白色晶体”是冰毒。
毒贩也有互联网思维
警方通过监控视频进行循线追踪,很快锁定了寄送包裹的“神秘人”,也就是本案的主犯之一韩某。
韩某年纪轻轻却待业在家,除偶尔外出寄送快递外,其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闷在屋里上网、打游戏,而其组建的一个名为“呼啦啦、噜啦啦”的QQ群也引起警方关注。民警通过“化妆”潜入该QQ群开展侦查,从中反馈的信息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原来,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毒群”,专门吸引吸贩毒人员加入,且在入群时还必须通过吸毒视频验证方能通过。群内300余人不是毒贩子就是瘾君子,他们平时经常以“出肉”、“出牙签”等暗语进行毒品交易,达成意向后通过网络进行“货款支付”,而后将毒品藏于小家电内以邮寄方式进行远程贩卖。交易过程中,全程保持人钱分流、人货分离,专业化程度极高。
余姚警方立即进行专案侦查。同时,该案件也被公安部列为目标案件。经过进一步侦查,警方了解韩某在该贩毒团伙中还只是属于“小打小闹”,拥有稳定“货源”的张某才是团伙真正“当家人”。
警方全副武装高速拦截
作为韩某上线的张某,本身就是山东威海一网络贩毒案件的网上逃犯,不到30岁的他已经是一名“资深”毒犯。
6月27日中午,在沈海高速福建福宁段,60名特警全副武装埋伏在高速道口附近。警方动用如此规模的警力,正是为了“狙击”本案的头号目标张某。
原来,在警方的强力打压下,冰毒等合成毒品的供货渠道急剧“萎缩”。情急之下,张某的老客户—辽宁省营口籍男子李某打破了“人钱分流”的潜规则,怀揣26万元现金亲自赶到余姚找张某买货。
而张某也一改自己从不参与现场交易的惯例,亲自陪李某赴福建福安找上家庄某“买货”。两人经庄某介绍,在广东汕尾购买了10.5公斤冰毒,藏于汽车车门夹层中,现在正在赶回福安的路上。
现场埋伏的民警就等着目标进“袋口”,然而,狡猾的张某毫无征兆地改变了行车路线,导致埋伏警力扑了一个空。
该团伙基本为“85后”
从福建归来后,张某就一直住在其丈人的厂房内,连送货、寄货也是让其妹妹或者马仔执行,自己闭门不出。
同时,由于手段的局限,警方对于厂房内部结构知之甚少,甚至连张某的具体位置也无法掌握。李某等买家的失联,更让张某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他把自己锁在了一个“堡垒”之内,甚至还在想方设法买枪,妄图最后来个鱼死网破……
7月8日凌晨,余姚警方调集100余名警力将该厂房团团围住,5名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特警潜入该厂房,顺利抓到了张某。
最终,警方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14名,缴获冰毒14.1公斤、仿“六四”式手枪1支、子弹9发、作案轿车1辆和涉案银行卡8张,冻结涉毒资金10余万元,查控涉嫌参与毒品交易的QQ号码80余个、手机号码60余个以及银行账号55个。
该团伙主犯张某、韩某,以及参与犯罪的亲属、马仔主要为余姚本地人,基本为“85后”,而年龄最小的“上家”林某甚至只有17岁。
令人诧异的是,主犯张某、韩某等人家庭条件基本属于小康水平,竟是因为好逸恶劳、哥们义气,让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