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滨声
李苦禅之子李燕和夫人孙燕华题字“善人长寿”赠给李老先生
6月2日,我国知名漫画大师李滨声老人迎来九十岁生日。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主任、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名誉主编徐鹏飞,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常铁钧,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徐进,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张耀宁,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刘曼华,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执行主编肖承森,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王立军,《工人日报》漫画版编辑、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赵春青等漫画界知名艺术家、文史研究人员和李滨声友人在北京锐创国际中心齐聚一堂,以“玩味人生.贺李滨声先生九十寿辰座谈会”的形式为其祝寿。
与会专家学者回忆了与李滨声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交往,探讨了李滨声的艺术精神、思想境界在当下的意义与价值。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李滨声不仅是一位漫画艺术家,更是一位人生思想家,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在漫画语言、人物塑造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李滨声作品
李滨声作品
好的艺术家必须扎根生活
李滨声,字浴非,号梨园客。1925年生,祖籍辽宁本溪。他是知名漫画大师,中国漫画最高奖项“金猴奖”得主,被誉为“内部讽刺漫画”的开先河者,代表作有《喧宾夺主》《满不在乎》《夜行的故事》等。
作为中国漫画界的“一杆大旗”,李滨声成名颇早。
早在1949年,他就参与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工作;1952年,27岁的他为配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京召开,设计并雕塑完成了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内的“和平鸽”;同年,他成为《北京日报》的第一批美术记者,开始探索提倡社会道德的人民内部讽刺画,自此享誉漫画界数十载。
而早在1956年,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就撰文评述他的创作优长,“李滨声的画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他的作品和生活的关系,由于他对生活是进行观察的,并且和生活有着联系,他的作品,一般说不是概念的,也不是公式化的。”
座谈会上,谈到李滨声的贡献,徐鹏飞主任称滨老在漫画界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漫画语言的使用,二是故事情节的构思”。而对于当下的启示,他说,这种坚持从生活中来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当今中国漫画界最匮乏的“精气神”,“滨老是一个绵里藏针的漫画家,是漫画家中的文人。由于整个社会的短视,漫画界也未能幸免,太多漫画家过于迎合,丧失了本应有的锐气。这正是我们需要从滨老等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汲取的。”
也正是因为这份扎根生活的执着,李滨声的许多作品虽创作于几十年以前,却在今天依然有着穿透纸背的力量。
代表作《鸣谢》中,一位男士左脸贴着药用纱布,左手举着的锦旗上写有“感谢幸福牌暖水瓶带给我幸福”,右手拿着一只已经爆破的暖水瓶。甫一发表,就促使该暖瓶厂赔偿了受害人的医药费,后来该厂经过整顿后成为有名的暖瓶厂。
更有名的是抨击不文明交通现象的《夜行的故事》,后改编成相声《夜行记》,被侯宝林、郭启儒说到家喻户晓。
“漫画是幽默的艺术,最大的功能在于针砭时弊。但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说教、挖苦,要让读者能在哈哈一笑后乐于接受。”秉笔数十载,这是李滨声始终坚持的艺术法则。
将深厚的国学造诣凝注画笔
除了知名漫画家的头衔之外,李滨声在国画领域的成就也颇高。
早在青年时代,李滨声就结识了齐白石先生的高足周铁恒,自此开启了他潜心国画、以深厚国学造诣凝注笔端的国画生涯。
“我画国画,受叶浅予先生的影响很大,叶先生擅写实,所以他的画对‘形’的要求很高,这在我学画初期临摹人物时打下了比较好的底子。”数十载国画生涯,李滨声笑谈漫画和国画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中国画有写意和写实的。写实的画无法和摄影较劲,写意画和漫画是相通的,都是用简练的笔法去描绘。”
李滨声的国画作品中,以京剧人物为最,这正得益于他数十载浸淫京剧艺术中所品悟到的文化精粹。这位自号“梨园客”的老人,3岁会唱“孤王酒醉桃花宫”,22岁在北平的京剧大舞台一唱成名,70岁办个人京剧专场演出,90岁时还扎着行头指导科班后生排演全本《罗成》。
“画戏不是单纯地画人物,而是要画手眼身法步。画好不好,要看其中传达的艺术魅力。”几乎所有的国画作品中,李滨声都坚持遵循中国画的格律,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造型人物。
“滨老是一个全才。”徐鹏飞主任感叹,丰厚的学养为李滨声的作品提供了深厚的根基,“正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研习地如此扎实,才能从作品中淋漓地展现文化最勃发的生命力。”
可如此拳打脚踢地在漫画、国画、京剧等这么多领域发出缤纷的声音,谦和、审慎,却一直是滨老九十载始终秉持的人生哲理。这也是艺术家们眼中滨老最大的艺术、人格魅力所在。
“一个人的艺术生命力和人品直接相关。如果人品立得住,才能接受你。人品立不住,人也不会尊重你。我跟滨老几十年接触下来,他从没有架子、约画也不讲价钱,这种无私、纯粹的艺术精神越来越少了。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滨老的人格魅力强化了他的作品。”徐鹏飞主任如此感慨。
寄语青年,要“惜阴”
如今的李滨声,虽早已退休,却丝毫没有九旬老人的龙钟,反倒有种“90后”的朝气。他把每一天都用在为中国漫画发展、传统文化传播的鼓与呼上。
就在前不久,他还应邀前往北京师范大学,为百余名大学生戏迷讲京剧、唱经典;5月18日,为期一月的“追寻北京的记忆”李滨声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什刹海广福观开幕,他还现场提笔,为参观者创作漫画肖像。
没有活动的日子里,他每天六点即起,做完集体操,就开始忙活:练毛笔字、背千家诗、写戏文、画点箱底漫画,甚至还亲自收拾房间。
“人每一天都得有事做,不要感觉没事。人脑越用才能越活,我对青年人的希望就是要勤,千万不能懒。”站在90岁的年轮上,李滨声对年轻一辈的漫画家们充满期许,“一定要‘惜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那,活得充实又精彩的李滨声有什么工作计划?或者,如果畅想下95岁时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
“90后”李滨声笑声朗朗,“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半辈子的见闻,去其槽粕,留其可以,用文字或口述的形式留下来,献给青年朋友,丰富中国梦。”
本文来源:网易艺术 责任编辑:NQ004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