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伏羲 > 正文

从生殖祖神到天帝——试论伏羲神话的层次和演变

 

200709032106273520

 

历史虽然是后代人对前代事实的尽量忠实记录,但是有些事实太久远了,后代的记录就会含有许多猜测的成分。或者记载历史的人出于某种原因,不能把历史的真相记载下来,而是用改写的办法使历史记载出现不真实的成分。历史中的人物也会出现扭曲和变形。于是,还原这些历史的真实就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以及社会学的、人类学的专家的最有诱惑力的问题。伏羲是否真正存在于历史之中?如果存在,到底是人是神?什么时代?有什么伟大贡献?等等疑问的解决也就是中国上古历史研究的一个头疼而有诱惑力的问题。我在《伏羲生殖神话考》一文中指出伏羲的最原始形象是生殖祖神,但是,在后代文献中的伏羲形象仍然模糊难辩。仔细研究古代文献,就会发现,伏羲神话其实有四个文化层次。生殖祖神之外,还有文化英雄层次、人王层次和天帝层次。黄帝的文化层次只有三层,缺少了生殖祖神层次。

本文将在拙文《伏羲生殖神话考》的基础上,按照四个文化层次来归纳与伏羲有关的文献资料,并且通过在地域上和时代上排比各个伏羲资料的发展演变,从而还原伏羲最大程度上的真实形象,并请教与大方之家。

关于生殖祖神的伏羲,兰州大学武文先生的《伏羲——原始生殖祖神》中从各个方面提供了大量材料,并进行了有力的考证。我在《伏羲生殖祖神考》一文中,对我所掌握的材料做了整理,也是得出伏羲的原始形象为生殖祖神的事实。在此需要探讨的是,伏羲的形象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我的观点是伏羲的形象来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由于在母系氏族社会,采摘野果仍然是获取食物的主要方法,而采集野果是妇女的劳动内容,男子在生活资料的取得中不占主要地位。正常的可能性是妇女在外获取食物,男子在家照看孩子。在这个意义上,伏羲和包羲名号中的生殖的含义才得到体现。在南极的帝企鹅就是如此。母企鹅在外取得食物,而公企鹅孵卵直到小企鹅破壳而出。在现在的云南、四川等地,仍然是妇女在外劳动,而男子在家。也许,包羲是那个时期所有成年男子的称呼。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获得食物方面越来越重要,男子逐渐取得社会生活的主导权。于是,男子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而提升为神的形象,就是伏羲。

但是原始形象并不是最终形象,它和我们现在了解到的伏羲形象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就在于伏羲四个形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叠压和融合。

中国上古时代的圣人大多有作为文化英雄的一个方面。他们智慧超群,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方面有许多的改进和发明,提高了生产水平,改善了当时远古人类的生活。历史的来看,所谓这些文化英雄众多而杰出的发明创造,其实是一个时代生存在当地的所有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伏羲也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有卓越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文化英雄。文化英雄的伏羲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下传》中。《周易?系辞下传》最晚成书于春秋时期,有些思想可能还要早些。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和法家心目中的伏羲就是文化英雄的形象。作为文化英雄,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画八卦。抄录如下: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同样在《周易系辞下传》中还记载有:

“以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予,盖取诸《离》。”

春秋时代的《尚书?序》中记载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礼记?月令疏》:“伏羲制俪皮嫁娶之礼。”

从古典文献来看,伏羲作为文化英雄主要出现在先秦时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形成时期,历史学家对上古时期的传说进行整理,使原来杂乱无章的上古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丰功伟绩结合起来。但是,也将一个时代的文化归结到具体的一个人的身上,这是时代限制所造成,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人王的伏羲,就是指已经被后代儒家学者纳入正规历史的伏羲形象。在这里,伏羲被具体到一个有个体人格的实实在在的人间帝王。我们现在有一个历史歌诀,开头就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其实就是把伏羲已经视为和唐宋元明清一样的历史朝代了。

做为人王的伏羲,最早出现在《管子》。

其一:

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管子对曰“自理国伏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王者也。”公曰:“何谓?”管子对曰:“伏戏作,造六法,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

其二:

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文者七十二家,……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羲氏封泰山,禅云云……”从第一则可以看出,做为人王的伏羲和做为文化英雄的伏羲在某些方面是一体的,而封禅自来就是帝王所为。可见,至晚在春秋时期,伏羲在较少神话因素的著作中,是以人王的形象出现的。同时,出现了关于伏羲的继承者。一种说法是女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说法占有主导地位到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都没有改变。一种说法是神农氏炎帝。这种说法忽略了女娲在世系传承体系中的存在,比较晚出。东汉班固编撰《白虎通义》,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反映出至少在东汉时伏羲的继承者是神农氏炎帝。这种说法后来在正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中得到肯定,最终形成现在为多数人所接受的上古历史。

东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开始对散见于古代典籍的有关伏羲的资料进行整理,将伏羲正式列入古代人王系统之中。于是,伏羲从当时众多部落中的一只成为中国上古历史帝王系统中重要的始祖。但是,在人王系统中的伏羲,最初的含义是一个朝代,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帝王。后来,在上古历史的不断修正中,伏羲被落实到具体的一个帝王。在汉代的各种纬书中,伏羲具有作为帝王的独特相貌,而且言之凿凿,如同亲见。在后来的《精编廿六史?五帝》中,作者为伏羲设计了文武大臣,伏羲有了具体的在位年数和寿数,使伏羲时代完全脱离历史真相而成为一段伪造的历史。

做为天帝的伏羲出现在文献中的时间同样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青帝是五帝之首。五帝有两种排列顺序,一种是按照司马迁《史记》,把黄帝列为五帝之首,然后为帝喾、颛顼、尧和舜。这当中自然没有伏羲。一种是把五位人王升格为神,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五个方位又有五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比较标准的提法是:东方,颜色青,帝青帝太昊伏羲;南方,颜色赤,帝炎帝神农;西方,颜色白,帝白帝少昊金天;北方,颜色黑,帝黑帝颛顼;中央,颜色黄,帝轩辕黄帝。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孟春纪》中有记载:“其帝太昊,其神勾芒。”西汉初年,于原秦都雍城设立五畤,其中密畤祭祀青帝。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在甘泉宫设立太畤,祭太一,并在太一坛设五帝之位,其东方祭祀青帝太昊伏羲。汉平帝时,正式确立在长安南北郊祭祀天帝和五帝的制度。王莽以五行学说确定对神的祭祀,认为太昊是春季的帝,勾芒是春季的神,在长安东郊设“东方帝太昊青灵勾芒畤”。东汉沿用此制度。明帝时于立春之日在东郊祠庙祭祀伏羲。晋朝在京师洛阳南郊设五帝祠,祭祀伏羲和其他四位天帝。南朝和北朝也都设立五帝祠,隋朝于京师长安明堂设立五帝之位,祭祀五帝。唐代开元年间,在长安立三皇庙,祭祀的神位虽然也有伏羲,但不是作为五方天帝之一而是作为三皇之一来对待。标志着伏羲在官方的意识形态中已经脱离天帝的形象,而是更加向人间帝王的形象发展了。

从伏羲形象入手,我们也可以发现伏羲神话的层次。汉代以来画像石和画像砖中人首蛇身,和女娲下肢绞合在一起的,是生殖祖神的形象。甘谷华盖寺和淮阳太昊陵的伏羲像虽然差距很大,但甘谷华盖寺伏羲的头生双角和淮阳太昊陵伏羲的帝王服饰,一样说明伏羲是人间帝王。甘谷华盖寺的伏羲形象还没有脱离汉代以来各种纬书的影响,而淮阳太昊陵的伏羲像还能凭借服饰来显示伏羲的人王地位。天水伏羲庙的伏羲形象可以说是文化英雄的伏羲。因为他没有头生双角,也没有帝王的冕毓华服,而是身披树叶,双手托定太极八卦盘。八卦不就是伏羲最伟大的发明吗?但是,做为天帝的伏羲形象我还没有找到。有可能是伏羲做为五方天帝之一的东方青帝的时间很短,而距离我们现在的时代很远。伏羲做为天帝的观念形成后,一直在上层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影响,而没有产生更多的相关遗迹。其次是唐代开元以后,伏羲做为人文始祖的形象出现,而不是天帝的形象出现,伏羲就被纳入到正史中去,从而失去了拥有天帝形象的资格。

疑古学派认为,中国上古历史基本上就是神话的历史化,周代以前没有历史。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在商代和商代以前,中国文明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么,在先秦时期出现的那么丰富的伏羲形象和事迹,是不是都是凭空捏造的呢?我承认神话的历史化,但是,在神话的历史化之前,应该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阶段:历史的神话化。研究上古历史的神话化,也许是揭开伏羲众多形象和疑团的好办法。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伏羲 文化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