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集体被冒名,这样的怪事是怎样发生的?
制图/武亚新
天水一女生报考公务员发现身份被冒用的消息传开后,和她同班的其他20余名同学相继登录网上报名,发现也被冒名。
一个班共35名学生,其中27人的身份信息不明原因被盗用,是“天灾”还是“人祸”?老师和学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备考一年报名时却被冒名
5月22日,天水师范学院校园内,身着学位服合影的毕业生或三五成群,或整班出动,将自己大学最美的一刻永久定格在校园每一个值得回忆的角落。此时此刻,晓芸则安静地坐在校园图书馆的一隅,随手翻了翻眼前的书籍,心里则暗自思忖:“这也许是毕业前最后一次来这里了吧!”
晓芸是天水师院2015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早在几个月前,在毕业季来临时全力以赴做好两件事是她给自己早规划好的,一件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另一件是报考公务员。没想到,意外遇到的一件事,让她的好心情跌至冰点。
“报考公务员,是很多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我也不例外。”晓芸虽说学的是传媒,但她还是想报考公务员,希望去乡镇工作。
据她讲,由于以前没啥经验,因此自5月16日开始报名以来,她天天趴在电脑前,热切关注报考岗位人数的变化,本想等着报考人员报的差不多时,自己再结合实际酌情报考,没想到,自己还没报名,同学“被冒名”的事就传到她的耳朵里。
5月17日,和晓芸同班的楠薇登录网上报名窗口报名,计算机读取了楠薇上传的个人资料信息后,竟弹出“该身份证号已存在,请认真核对!”的小窗口。
“当时第一反应是自己填错了,可无论如何反复核查,都无法通过,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了!”楠薇无奈地说。
继楠薇发现“被冒名”后的第3天,同班男生嘉阳也遇到了同样的事。5月20日晚,当听说同班已有两名同学“被冒名”,晓芸急了,赶紧上网报名,结果发现她不可避免地也“中招”了!
连着3人“被冒名”,一时间在班里微信圈炸开了窝。
随后时间不长,一条《惊讶!同班20多人“被报名”》的微博短时间内刷爆微信圈,并被广泛转发。记者上网看到,名为“-冷眼观螃蟹-”、“花花是重口味小清新”等网友发微博称:自己遇到了和楠薇同样“被报名”的状况,更称自己一个班包括楠薇在内的20多名学生均“被报名”。
经他们自己依据网上资料倒查发现,“被冒名”的个人信息资料中,除了姓名和身份证号是他们的外,其他信息均被不同程度造假,他们的传媒专业则被冒名者改为“会计”。
记者采访发现,晓芸所在的班一共35名同学。5月20日晚,得知有人“被冒名”这个消息的同学,无论今年是否准备报考,均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登录报名,发现其中竟有27名同学“被冒名”。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27名“被冒名”的学生中,有20人被报在“徽县财政局”岗位。
面对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晓芸颇为沮丧,情绪一下子糟糕到了极点。
“升大三后,我就开始为报考公务员做准备。前后寒暑假期或空闲时间,我都报了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截至目前光花在培训上的钱就过万元了,谁能想到兴冲冲报名时,会遇上这种事。”晓芸心有不甘地说。
身份信息外泄后的不安
此事被传开后,和这些学生一样,包括在校老师在内的很多人都十分不解的是,一个班上这么多同学姓名和身份证号是如何外泄的?
“起初,只有一名同学来给我说此事,可没想到,陆陆续续地,最后竟发现这么多同学均‘被报名’。当了几年老师,学生身份信息被冒用的事还是第一次遇到。”班主任孔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她讲,和班上学生一样,此事发生后她也满是疑虑,于是,第一时间将此事向学院领导进行汇报的同时,她立即向学校保卫处报了案。
“学校能做的,我们都尽可能做了,期盼对学生们有所帮助。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如何被群体性泄露的,则无从知晓。”孔老师说。
“会不会是班上哪个同学有意捣蛋恶意注册,好给自己谋个方便?”
“应该不会!冒名者填报的岗位要的是会计专业学生,我们班学生学的专业没有报这个岗位的资格。”老师说。
“明知盗用别人身份的报名表最后不会被通过,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学院另一位老师对此也很不理解。
陆小霏是“被冒名”中今年没想考公务员的学生。虽说她不存在能不能报上名的担忧,但此次意外发现身份信息被盗用,她自称“惴惴不安”。
“省考公务员官网开头写得很明白,每名考生必须对自己所填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出现这件事后,我担心人家误以为那份虚假的报名表是我填的,影响我的诚信指数怎么办?”她说。
和陆小霏同样想法的,还有几名同学,他们这几天四处奔走的目的很简单,只要能通过核查,把冒名者填写的虚假信息删除或锁定被标注出就好!
和这些不想报考的同学不同的是,最先发现“被冒名”的楠薇经历了自己申诉维权的过程,起初在得到“不得更改”的答复后,她又郁闷又无奈。“各种麻烦,负面情绪都爆棚了!”本来很阳光的她落寞了许多。“现在取个快递都要填身份证号,谁又能知道自己疏漏在哪儿了?”近几日来,楠薇一直想不出个眉目来。
5月22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名同学对自己身份被冒用表示“很无奈”“很不安”。他们认为:“个人信息如何群体外泄是个谜,但谜底恐怕很难查出来。”
5月21日,本报以《女生报考公务员竟然发现自己被冒名》为题,独家报道此事后,经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载,甘肃省公务员考录办公室作出积极回应,表示将对个别考生“被报名”的信息进行查证,如确属姓名、身份证被盗用,其他基本信息有较大出入的,将现场办理报名手续。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由于牵扯一个班的多名同学,学院决定由班上将“被冒名”学生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统一收集后,由老师负责去辖区派出所报案。
5月22日,记者来到辖区秦州公安分局天水郡派出所说明情况后,派出所民警表示,只要学生反映情况属实,学院方面可写个书面报案材料,派出所一定会按省考录办要求出具学生报案证明,绝不能因为此事影响学生考试。
事情虽说有了转机,可楠薇仍然高兴不起来。
“5月28日是我们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全力以赴顺利过关再说。折腾了几天,光长途电话就打了若干,当时被人踢皮球似的踢来踢去,心有些累了,今年都没心情考了!”楠薇嚅嚅地说。
个人信息谁来保护?
事发后,记者网上查阅了一下,发现近几年在报考公务员的过程中,学生信息被冒用的事在湖南、山东、重庆等几个省份都发现过。
早在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一考生因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恶意注册报名,侵犯了部分考生的报考权益,干扰了报名秩序,因而被取消公考报考资格,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办公室同时决定,该考生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
无独有偶,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招录网上报名过程中,一男子因冒用他人身份证对同一职位报名达40多次,造成该职位报考人数爆满的假象,欲吓退其他考生,属恶意注册报名。对此,重庆市公务员局对该考生作出了取消本次报考资格,并在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
可以看出,以上案例和此次发生在师院这20多名学子身上的事情情形十分相似。
“事发后,舆论哗然,谴责冒名者的帖子也是有的,因此我相信冒用我们身份信息的人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可此人一直在暗处,我们的一举一动人家了如指掌,遗憾的是,我们连人家到底是什么意图都无从知晓。”晓芸说。
“隔空喊话也得知道对方是谁啊?”同学议论纷纷。
5月22日,辖区天水郡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遇上问题了就该寻求途径正面解决,不能让学生正确的诉求得不到申诉。
学生信息不可能无缘无故被冒用,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天秦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朝晖时了解到,无论是有意外泄还是个人盗用,总之冒用别人身份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属违法行为。
“学生‘被报名’是件很恶劣的事,既然发现了,那相关部门就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一查到底,让盗用别人信息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王朝晖律师说。
记者采访此事的过程中发现,个人信息如何保护似乎已成了一个社会人共同面对的公共话题。
“如今,办卡、网购、注册,哪个不需要身份证?又有谁能准确无误地评估会不会有风险?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动这个脑筋,也太累了!”一网友说。
与此同时,也有网民发表自己观点时认为:全民信息化了,信息量大了使用频繁了,难免会出现这种事,作为网民来说,只要能在发现问题后立马找到有效的途径维权,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观点,王朝晖律师说,发现漏洞后立即去堵漏固然是好事,但从长远看,有些事往往堵了还会漏,漏了再去堵,这难免会陷入一个似乎无解的怪圈,从而给权益受损者维权带来没完没了的烦忧。
个人信息加强自我保护责无旁贷,然而发现问题后光靠个人力量去解决有时则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个现状,王朝晖律师个人认为,“法”和“德”如同社会发展道路上并驾齐驱的两辆马车,缺一不可。作为社会公众来说,保护个人信息需要自律,也需要社会上下形成合力,诚实守信,在法律和道德两个范畴许可的范围内去从事个人或集体活动,方才有法可依,有道可循。
5月22日,新华网甘肃频道刊发了署名为李忠卿的文章,题目是:《喜闻被冒名考生重新获得报考机会》。文章最后说:“准予小杜报名参考,女大学生最终能不能考得上被录取,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社会正能量已经无处不在,只要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会找到说理的地方,这显然是学生之幸、社会之幸。”
也许,这个声音才是这个社会都希望听到的声音!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首席记者 王兰芳
相关报道:
甘肃女生报考公务员竟然发现自己被冒名
考录办答复:严格按规定审核,被冒用的信息不得更改
据兰州晨报报道 5月16日至23日,是2015年度甘肃省考试录用机关公务员网上报名时间。然而,天水师院大四学生小杜5月17日中午上网报名时意外发现,已经有人提前用她的身份证号和姓名报了名。经查看,这个冒名之人在网上提交的报名表中除姓名和身份证号是她的外,其他个人资料无一和她吻合。情急之下,她立即和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寻求帮助,但均未果。
1.上网报名考生发现自己信息被冒用
“大学毕业即将步入社会,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谁能想到这么匪夷所思的事竟让自己遇上了!”5月19日下午,小杜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不幸”。
据小杜讲,她是天水师院大四学生,准备在今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考试时,报考秦州区某行政单位职位。5月17日上午11时许,她登录甘肃省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系统,刚刚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网页就弹出消息称“已经报名”,起初她以为自己填写信息错误,细细核实后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号和姓名的确已被注册报名,对此她表示十分不解。随后,通过找回报名序列号进入系统后,她惊讶地发现,在考生信息一栏,除了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是自己的外,其它信息都和自己不沾边。
随后,小杜当着记者的面打开电脑并登录报名网,记者仔细核查了一下,上面的信息除了姓名和身份证号与小杜真实信息一致外,其他如毕业院校一栏,小杜应是“天水师院”,而对方却填着“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政治面貌小杜是党员,而对方填的是团员;通讯地址小杜是天水市秦州区精表路,而对方只填写甘肃天水北道,除此之外,邮编号对方填写的信息也是错误的。
小杜说:“自己莫名其妙‘被报名’,意味着自己现在连名都报不上了,还怎么考试?”
2.恶意注册干扰正常报名秩序
随后,记者登录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官网后看到,在报名入口首页《2015年度甘肃省考试录用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群团组织工作人员公告》中,明确注明:网上报名时,报考人员应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和《报考指南》等附件,提交的报考信息和材料必须真实、准确、有效,符合选报职位报考条件,否则造成的后果由其本人承担。对伪造、变造、冒用有关证件、材料骗取考试资格的,恶意注册干扰正常报名秩序的,一经发现,即取消报考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5年内或终身不得报考等严肃处理。
鉴于有如此规定,小杜个人认为,冒用她的身份报名者,有可能是和她熟悉的人,对方意图除了恶搞之外,也有想利用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为自己除掉竞争对手的意思,除此之外,也许还有利用他人的身份证进行报名,造成自己想要报考的岗位“人满为患”的假象,从而挤占报考名额。
3.寻求帮助得到“不得更改”答复
据小杜讲,发现自己身份被冒用后,她于5月17日上午11时31分,先和甘肃省公务员考录办取得联系,寻求解决办法未果。11时57分,小杜又给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信息办公室打电话求助,仍然未找到可以弥补的措施。之后,她通过找回报名序列号进入报名系统后,发现冒用她身份的人网上报名报考单位是“徽县财政局”,于是情急之下她又和陇南市考录办取得联系,对方给予的答复是:“严格按《公告》规定审核办理,这种考生自称被冒用的信息不得更改。”
随后,记者登录冒用小杜身份的考生报考状态查看页面时发现,在审核状态资格审核一栏显示:“信息审核通过”,在照片审核后面显示“还没有审核”;而在缴费状态一栏则显示:“尚未缴费”。
5月20日上午9时许,记者拨通陇南市考录办的电话后,一位自称姓陆的科长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5月18日接到这名学生的电话后,他已经在电话里给予相关解释和答复。陆科长说,由于报名对象面向的是全国考生,因此报名规定要求,报名期间,经报考人员申请仅可更改填写错误的两类信息:一是报考人员姓名中明显的错别字,主要指同音字、形似字等;二是报考人员身份证号中不涉及出生年月的个别错误数字。其他报名信息,不得更改。尤其是报考人员对自己的身份信息要严格保密管理,自称被他人冒用身份证已经报名需要更改报考职位的,不予更改。这名自称是小杜的同学电话反映的情况应属后者,因此不得更改。
对此规定,小杜很是不解,她承认,自己没有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本人有一定责任,但在明知冒用者填写的信息漏洞百出的情况下,自己的合理诉求也无法得到申诉,这种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考试权,谁又该为这种后果负责?
本报首席记者王兰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