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拼低价”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下,一些低价旅行团被层层转包,底薪只有数百元的导游接团时往往需要垫付人均数百元的“人头费”,还没出团就已亏本。因此,他们往往千方百计通过诱导消费者购物以获得高额返点来“填坑”和盈利。有业内人士透露,多数购物、餐饮商家等会给导游返点,45%算正常,还有更高的。
现状
淡季带不到团就吃不上饭
张家界导游李春霞告诉记者,专职导游的月基本工资在300元-800元不等;兼职导游甚至没有基本工资,靠发日工资。“没有底薪的导游,常常面临‘淡季带不到团就吃不上饭’的窘境。”黄山导游小薇(化名)无奈地说,每天带团费约200元,淡旺季平均下来,一年工资仅2万元左右。
企业对导游的保障十分微薄。安徽一旅行社协会副会长洪琛透露,愿意给导游购买保险的旅行社微乎其微。“截至去年年末,当地156家旅行社中,大概仅两三家会给导游买保险。”导游流动性过高是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安徽省一位旅游部门工作人员称,按规定,旅行社要有20%的固定导游,但出于成本考虑,许多旅行社不愿意“养”固定导游,仅在旺季聘请临时导游,这部分人挂靠导游服务中心并交纳一定的管理费,没有固定薪酬、长期合同、社会保险,人多且散,工作稳定性差。
对于很多游客经常投诉的导游服务不好,专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导游工资与服务质量并不直接挂钩。“干好干坏都这点钱,所以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小薇坦言。据记者了解,在国外,导游收入以小费为主,旅行社所付的报酬仅占一小部分。这就意味着游客是上帝,影响导游的收入高低,导游必然努力让游客满意。
对策
购物餐饮住宿都有返点
海南一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那些几百元甚至几元的低价团费用明显低于成本,往往是由组团社组织游客,地接社从组团社手中买团,导游再先自己垫付费用从地接社买“人头”。对于地接社和导游而言,是负债在接团,“人均数百元的‘坑’,不想亏本,就只能想办法捞钱填坑。”
而诱导、胁迫游客购物,从商家拿返点就是主要的捞钱方法。据了解,现在导游带团,购物、餐饮等环节一般都有返点。有十年执法经验的海南省旅游委质监局一名工作人员直言,“购物返点45%算正常,还有更高的。门票也有返点。”
年初转行的云南导游小陈向记者讲述了“返点潜规则”,像珠宝、字画这些产品定价随意性大,卖价越高,返点越多。
这种潜规则不仅盛行在商品购物,连餐饮住宿也有返点。张家界一位从业数十年的旅游业内人士说,“在一些饭店,团餐之外,游客单独消费的餐饮,导游可以拿到30%-50%的回扣。”
建议
成立综合执法大队
采访中,有游客反映,在景区发生旅游纠纷后,往往会出现“监管真空”,旅游局一查,与旅行社、导游无关,那就跟旅游局没关系;物价局一查有明码标价,管不了;工商一查,年检、纳税都有,也不归自己管;只要没有打架,公安也不管。
专家认为,市场对于低价团仍有需求,政府需谨慎引导。建议一方面与行业协会合作,为旅游线路制定指导性的区间价格,并细化旅游法中“不合理低价”、“诱骗”等模糊表述,为执法提供充分依据;另一方面从源头上加大监管旅游线路上的购物场所,防止假货横行。一旦在购物上无钱可赚甚至要面临清退风险,旅行社价格必然趋向合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