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天水麻辣烫 > 正文

书画折扇:收藏界中的潜力股

提起扇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古今注》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无明扇,此之始也。”由此可见,我国早在虞舜时期就在使用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扇面在中国历史上拥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自古是文人雅士展示其身份的象征。伴随着扇面艺术与中国绘画及书法技艺的发展,扇面作为独特的演绎方式,浓缩了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面画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扇子在古代的别称“摇风”、“凉友”,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吟咏扇子的诗文。文献记载,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其子王献之题有《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的作品。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大概是纨扇摺扇出现以后的事。过去流行的《班婕好歌》:“新制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栾似明月。”只提到利用绢素之类的丝织品制作扇子,并未说明上面有无字画。唐代诗僧皎然在《送邢台州》的诗中写道“他时画出白团扇,乞取天台一片云。”宋代苏轼在《扇》诗中也有“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仿佛旧松萝”的句子。而陆游更在《夏日》诗中写道:“团扇兴来闲弄笔,寒泉漱罢独焚香”。具体记述了自己在扇子上挥毫的情景。可见至少在唐时期,团扇上已有书画作品。

扇面文化的发展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流传至今为我们饱览了两宋绘画的高尚艺术。

书画扇集实用、工艺与艺术于一体。上至帝王仕宦、下至庶民百姓,都可拥有不同水平的书画扇,是欣赏层面最为广泛的艺术品之一。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代团扇书画和明清的折扇书画堪称书画扇巅峰。著名书画家几乎都创作书画折扇,此风气一直盛行到清末。

扇子按照材质分为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杆扇几大类。按功能则分为檀香扇、团扇、挂扇、绸舞扇、广告扇等。明清时苏杭的扇艺代表了中国古代工艺扇的最高峰,苏州的扇子称为“香扇”,杭州的为“雅扇”。至今兴盛不衰的杭州的王星记扇业就是杭州“雅扇”的代表。

书画扇鉴赏主要分三方面:扇骨、书画、扇面。折扇扇骨内涵非常丰富,其档数、形制、材料、装饰、雕刻变化多端,形成不同品种。扇骨一般用竹,木制作,少见也有象牙、兽骨、牛角、漆雕等。扇骨雕刻历史悠久,从明代到现在名家辈出,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评判扇骨的市场。一看雕工精细,又出自名家之手,当为正品。二看材料最贵重属象牙、紫檀、黄杨、桃丝等。三看年代,旧骨高于新骨,年代越久价值越高。四看款式,罕见的花式、双面贴、镶嵌式的扇骨价值要高于朴素无华的扇骨。五看品相,无伤、无裂、无磨损、无经拆拼修理、品相完好的扇骨,其价值高于同类品相差者好几倍。

在折扇上写字作画并非易事,由于扇面的形态不同,高低不平,材质多样,要在上面创作出气势贯通,潇洒流畅,令人赞美的作品,确实需要精心设计,耐心经营,反复实践才能达到,从古人的经验中我们看到较多的有如下几种章法设计:一是一行长一行短的章法,这种形式使用行草书体最为适宜,可以收到气势流畅,磅礴大气,美不胜收的效果。二是行行字数相等的章法,这种形式适宜使用隶书、楷书,显出古穆朴实、清雅遒劲、厚重耐看的效果。使用篆书、甲骨等也很耐看。三是一字成行的章法,这种形式适合写大字,书体不限,沿着折扇弧边书写,在下面留下一片空白,显得空灵、自然、大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

扇面书画与卷轴书画相比,虽不及卷轴书画宏大精深,但却有着更为浓厚的装饰意趣。扇面作为中国书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已经成为目前收藏市场中的一支“潜力股”。一般认为,书画扇"新不如旧",一定要藏旧品。但如果单纯的收藏,主要是从艺术角度出发,带有投资性的收藏则可以考虑新书画扇,因为新名家的可信度相对较高,而且有长远的升值空间。小舍草堂堂主张志恒先生说:“把玩书有名家真迹的扇面依然是一种高雅艺术鉴赏活动,扇面艺术的审美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消泯,而且愈发显现着蓬勃的生命力”。扇子的世界可谓源远流长、斑斓多彩,在书画艺术领域里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赏玩之,庋藏之,会延绵千载,经久不衰。

作者: 查振梅  来源: 中国爱艺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一轮 日至 专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