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它的诞生,标志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历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艺术家也难逃其魅力。
胡也佛:八开《金瓶梅册页》拍出27万港币
胡也佛作品
胡也佛(1908—1980)本名国华,后改名为丁文、若佛,字大空,号谷华,自署十卉庐主,浙江余姚人。上海新华艺术专业毕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局编辑、国民书局经理。工书画,学宗仇十洲,擅作仕女,间写宋元一路山水,隽逸过人。
胡也佛作品
胡也佛的山水行情并不走俏,但他的工笔仕女却很快风靡上海滩。他的人物学的是明代仇十洲笔法,终于以一手“铁线游丝”的绝活而独领风骚。据说,胡也佛为了画好仕女,苦练线条。他练线条的方法是画各种各样的圆:正圆、椭圆、弧线,不但要求一气呵成,而且笔笔均匀有力。因此,胡也佛的线条功夫,至今仍是海内一绝。2000年,香港佳士德拍卖会上,胡也佛的八开《金瓶梅册页》拍出27万港币。香港著名作家董桥随即弄到一幅胡也佛的《金瓶梅》工笔春宫,“精致得惊人”,于是猜想胡也佛盛年时“也画了许多卖钱的春画”,接着又写了《胡也佛的女人们》一文,称胡也佛“一生所画的仕女最出名,都说是仇十洲第二,张大千自认画不出胡也佛笔下仕女的那股媚韵”。
艺术传奇傅小石
傅小石作品
他出生名门,是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长子,却因此在读书时就被打成右派,从此命运多舛,平反后又因中风落下残疾,仅剩左手能动……种种厄运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如同一个骁勇的战士,用左手重拾画笔,驰骋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就是画家傅小石,以左笔泼墨人物画誉满画坛,打造了艺术传奇。
傅小石先生自幼受父亲熏陶绘画,但他不满足于仿效父亲的作品而勇于探索刻意求新,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泼墨没骨人物画风,特别擅长以国画表现手法画出具有油画效果,立体感极强的国画人体。这在国画人物中还极为少见。傅小石的作品生动传神,酣畅淋漓,题材丰富多彩。
傅小石作品
敢于突破“生命极限”的傅小石在绘画上也是一种突破姿态,选择了向许多人视为禁区的高难度的没骨人物画挺进。中国人物画是薄弱科目,而没骨人物画是在渗透性极敏感的生宣纸上,通过墨、色、水微妙变化塑造形体、神态、动势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尤要求画家具备高超的人体造型能力和熟练地驾驭笔、墨、色、纸与水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绘画创作经验才能孕育出新作,因此许多画家对此望而却步。傅小石却知难而上,继承傅抱石思变求动美学思想,为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巧妙吸取西画造型技法和水彩画用水用色技法,还采用其他画种颜料入画,使水、色、墨恰好现出神奇迷离的视觉效果。评论界认为,小石虽承接其父精妙“水法”,却更多地运用在人物画方面。小石的水墨人物、彩墨人物、泼彩人物到没骨人物,用水的难度极大,都要克服用水不当造成的烂、俗、浊、滞的毛病。墨非水不醒,色非水不丽,水助色丽墨醒使人物形象形显神清。傅小石更在用中国笔墨表现人体生理结构美上做出了很大的探索。中国人物画对人体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可谓是个空白,多半是把所有人体生理结构全部用服饰遮掩了,抹杀了人体美的表现。有专家这样评价:“小石的人体画得益于造型准确优美,用线走笔不多,笔笔勾勒在人体解剖结构位置上。赋色全依据人体体积的凹凸和阴阳背向一笔抹过,显现出人体的质感,背景的大笔渲染与人体成为强烈的艺术反差,更呈肌肤的白皙生机感。”
新文人画朱新建
朱新建作品
朱新建,(1953—2014.2.10),江苏省南京市人。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质奖;作品《除三害》获全国少儿图画优秀奖。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与鲁西西》的人物造型,动画片《选美记》的造型设计获上海美术电影厂优秀奖及金鸡奖提名。曾赴比利时、法国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国家图画馆、比利时皇家历史博物馆、巴黎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
朱新建作品
朱新建的美人图救赎的是现实生活压抑下异化、离散的人性。他直面人性的勇气和笔墨的彻底放松,使得文人画所具有的感性、爱欲和诗性成为维护人性尊严和完整的一道屏障,这其实是对新马的审美解放理论最有力的回应和证实。难怪山东友人说:要是没有朱新建,真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所以说,文人画不仅是自我的,还是公共的,是通过审美实现的对抗和反拨,朱新建的意义也在于此。也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文人画和朱新建的意义才是可以解释的。
有评价曰:朱新建的笔墨,无论人物花鸟山水,还是电灯电话桌椅板凳,都依次走过了俗艳、含蓄、矫情和病态这四个审美层次的T型台。然而,当我们为他的真诚和磊落的生命表达而感动、而坠入他的“陷阱”之后,我们竟然发现,朱新建层层包裹的最后底牌,却只是无奈和悲凉的一声叹息。的确,“他出道以来就执着于中国画里边真正的文人精神的描写刻画,他坚信几千年中国书画笔墨里边自有一股孕育成精的横超直入、真如解脱、直指人心的力量。就是这位自称“脂粉俗人”的画家为寻找和修炼、获得这种力量,付出了我等“俗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他不想替天行道,他也不想一厢情愿地去教导和化育无辜的百姓们,他只是执着地寻找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烦恼和快活”。他的真诚通过他的笔墨传达给了我们,我们也为他的真诚所感动。”正是朱新建图尽妩媚繁华而现无奈和悲凉的真诚,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再次开掘了文人画的精神旨归和公共价值。他以超凡勇气和非凡才华描画的当代俗娘构建的时代图式既承接了文人画的核心价值观念,又化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甚至马列维奇等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形式于毫端纸面,从而让它具有了现代意义。使中国文人画的薪火相传有了让人惊叹的时代形态,而他的病手亦让人们悲呼这种传承的艰难。庆幸的是,朱新建已经完成一个艺术家被质疑、被争议到被认同的过程,更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他的价值和艺术的要义所在。薪火相传的星星之火在万千粉丝那里已经化成万千火种。
本文来源:网易艺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