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书画动态 > 正文

自由的尺度(第四回)-中国当代水墨走向巴塞尔

自由的尺度(第四回)-中国当代水墨走向巴塞尔

自由的尺度(第四回)-中国当代水墨走向巴塞尔

由雅昌艺术网、太和艺术空间携手主办,贾廷峰策划、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的“自由的尺度(第四回)——中国当代水墨走向巴塞尔”大型水墨展将于11月16日14:30—16:00在北京798太和艺术空间举办新闻发布会。此次新闻发布会邀请了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先生、雅昌艺术网总经理朱文轶先生、参展艺术家代表刘新惠和众多国内重要的媒体将参加新闻发布会。

本届展览作为巴塞尔沙滩艺术节期间最大的平行展将于12月2日至12月25日在太和艺术空间美国分支机构——迈阿密尼娜·托瑞斯艺术画廊展出,本次展览邀请了水墨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参展,参加展览的有王秋人、田黎明、王川、王冬龄、仇德树、谷文达、郭祯、郝世明、何玮明、侯珊瑚、昆仑子、蓝正辉、老圃、刘进安、刘新惠、衲子、邱振中、沈勤、沈沁、唐承华、王非、一了、张浩、张新建、赵浥、朱岚(排名不分先后)二十六位中国当代知名的水墨艺术家,展出作品六十余幅,是中国当代水墨在美国首次大规模亮相。

本届展览得到了迈阿密巴塞尔沙滩艺术节组委会的高度重视,届时不仅将出席北京新闻发布会和迈阿密展览开幕式,还将从此次参展名单中挑选数位艺术家参加下一届的巴塞尔沙滩艺术节。

此次的参展艺术家在深谙传统底蕴的前提下,吸纳外来文化的优质养分,并勇于打破传统水墨的固有模式,在不断地艺术创作中,力求达到“与古人不同、与今人不同、与世界不同”,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他们更关注当代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感觉的表达,在保持文化根性的同时赋予当下的人文思考,使其艺术语言更紧扣时代脉搏,进而达成一种社会情感的共振,比其他艺术样式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的当代性及未来性。

雅昌艺术网与太和艺术空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雅昌艺术网与太和艺术空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水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审美内核,更承载着中国历代文人修内质、养德操、怡性情的精神托付。所以将中国水墨作为一种文化输出推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自觉,《自由的尺度》第四回的展览初衷也在于此。所谓“尺度”与“自由”,即要求创作心态保持“自由”的同时,创新语言的运用则需要“尺度”,比如笔墨纸砚,比如人文精神,比如优秀的技术手段。当代水墨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有发展地建立一种艺术语言上的规范,在保留最基础的底线上赋予文脉于现时代传承的可能性,使艺术家在有效的规范当中去进行创作。正是这种有尺度的自由,实现了水墨创新在取舍过程中的蜕变,而“尺度”本身也会因时代的更迭而不断具备当下的意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尺度的变更延展了自由的范畴,自由与尺度的平衡与否,催生着当代水墨新的可能,这必将成为长久的的艺术课题。

自由的尺寸现场嘉宾答记者问

自由的尺寸现场嘉宾答记者问

中国水墨艺术一以贯之注重对“人”主观情感的写意表达是其他艺术样式所欠缺的,其自身属性造就了中国水墨独有的酣畅自由和东方神秘特质。比如宣纸的触感和渲染特性,毛笔的弹性和柔软,水的流动和不可控的偶然,无论是从骨法用笔、气韵生动、还是墨分五色、卧游可居等画理上来讲,中国水墨都更侧重于内在个人的一种生存体验和生活感触,是自身人生观、艺术观的真实写照。中国水墨在保留文化根性的前提下,汲取其他文明成果,将传统进行当代性转换,我们的艺术立场应该是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进而形成中国当代水墨自身的标准。

田黎明 《远山》 纸本水墨  69X46cm 2012

田黎明 《远山》 纸本水墨 69X46cm 2012

本届“自由的尺度(第四回)——中国当代水墨走向巴塞尔”大型水墨展将于展览期间内同步发行同名精装画册,并由雅昌艺术网举办关于本届展览的“国际化系列大型报道全程跟踪”、“艺术家专访系列”、“雅昌讲堂之当代水墨海外篇”、“当代水墨海外购买力研究报道”等艺术活动,届时将由《第一财经》、《新浪网》全程协助,由《世界新闻报》、《央视网》、《凤凰网》、《搜狐网》、《99艺术网》、《和讯网》、《芭莎艺术》、《艺术银行》、《艺术市场》等上百家媒体全程支持。

前言

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艺术,一方面获得了充分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来自西方乃至国际艺术的影响,其中中国水墨艺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的突围、变革与创新,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有特色的现象。

谷文达 《远古的遐想》 纸本水墨  68×137cm 1985

谷文达 《远古的遐想》 纸本水墨 68×137cm 1985

中国水墨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代表的形制,在艺术观念、物质媒介、表现方法和欣赏方式上都形成自足的体系,尤其在语言上具有东方艺术共同的写意特征。这种传统为当代的中国艺术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充足资源,但也在价值标准上为当代水墨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就像西方艺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变革一样,中国水墨艺术的现代变革也是现代中国文化进程中一种重要的力量,在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变革更加呈现出强劲的趋势。

受邀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都是在水墨艺术探索和创新上具有鲜明个性并且富有才华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水墨艺术的当代发展。他们深切地感受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以一种新的人文情怀关注现实,超越了传统的艺术主题和题材,使水墨艺术和其他媒介的艺术一样,指向当代的生活和人的精神变迁,敏锐地表达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和体验。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多种视角和感受的直接性,反映了水墨艺术积极参与社会文化重构的当代性。本次展览题为“自由的尺度”,意在提示艺术家们从自我的真实感受出发的艺术立场和在水墨这种媒介中谋求纯粹精神的文化理想。实际上,在传统的水墨观念中,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通过“笔墨”实现人与物质世界在精神层面的融合,彰显心灵的自由,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面前,中国艺术家重新激活了水墨艺术的这个本质,既直面现实,反映时代的变迁,又通过笔墨的自由抒发,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昆仑子 《奏鸣曲》 纸本水墨 95×68cm

昆仑子 《奏鸣曲》 纸本水墨 95×68cm

在新观念的驱使下,中国水墨艺术的形式风格前所未有地超越了传统经验的局限。艺术家们在运用敏感的中国(宣)纸、单纯的墨(色)和书写性的笔(线)时,导入了现代和当代的艺术状态与视觉经验,也就是强化了水墨媒介和表现方式的独特性,甚至将水墨的语言推向极致。他们在作品的结构和造型上并不谋求与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内在地建构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敞明自己的精神诉求,在笔线墨痕的节奏与韵律中充满生命力量和感性。这种在绘画过程中完全开敞的意识状态,都堪比西方的抽象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但是,水墨艺术运用几乎纯一性的墨,既能呈现出充满微妙变化的氤氲气息,又极具强烈的视觉形式张力,使之更具备在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穿行的可能性。

张浩 《精神旅行2011-6》 水墨宣纸 209x146cm 2011

张浩 《精神旅行2011-6》 水墨宣纸 209x146cm 2011

把中国水墨艺术介绍给国际公众特别是西方公众,是一件富有探险精神的工作。西方许多著名博物馆里陈列着古典形态的中国水墨作品,他们可能固化了西方公众对中国绘画的理解。而类于这样的展览,组织者的努力旨在向西方公众介绍中国水墨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生机和活力,也期待展览开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在全球化文化进程中,带有自身文化身份的艺术样式是如何在全球与本土之间呈现出转换和突破,恐怕会是一种饶有兴味的话题。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馆长,教授

罗丽娟

本文来源:网易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