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从曾经的“电子一条街”到如今的“创业大街”,中关村处处充满创新的活力,成为“创客”们筑梦、追梦、圆梦的家园,更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范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关村用三十年的跨越式发展,生动展示了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亟待“新引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才能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这就需要点燃人们的梦想,释放人才的活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要求,把“科技成果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受益可提高至50%”“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推动转制科研院所引入社会资本”等激励机制落到实处,必将极大地释放人们的创新热情,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难啃的“硬骨头”还是体制机制。中关村所走过的道路表明,发力做好服务型政府用权的“减法”,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人才、融资等生态环境,才能换取创新创业的“乘法”。《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打破地方保护,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按照这些要求,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才能形成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以良性的市场竞争培育起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