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非遗文化 > 正文

孙欣《如面》一书出版 组图

孙欣《如面》扉页

    孙欣筹划出版《如面》一书,念兹在兹已有个把年头。

    初看来,《如面》这个书名有些生僻,很不像是畅销书的派头。但是细想来,也倒是符合她:见信如面,见字如面,见书、见画亦如面……谦逊,温和,又正中靶心。

    2005年与她结识的时候,正值其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闲时来今日美术馆做兼职编辑,《东方艺术•大家》杂志就交付到这个23岁女孩的手中。她一边读书,一边实践,开始依托杂志频繁采访艺术家,并采集到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尽管后来因为撰写毕业论文不得不离开这个阵地。当时的她已经撰写出大量访谈和评论文章,职业写作者的轮廓初见端倪,为其日后开展美术事业奠定了基础。

    而后,她辗转从事过私立美术馆的初建,艺术家个展与群展的策划,拍品征集以及参与筹建《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可贵的是,这些繁忙都从未使她忘却写作,仿佛写作是她思考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或者精神栖息。此间尽管产量不多,但她每年都会有几篇合心意的文稿,我也总能在艺术家的画册中寻找到它们。她乐于借助它,带领观众去往一个个心灵世界,有趣的是,这个世界里不仅仅贮藏了艺术家的世界观,也毫不掩饰她自身对于艺术家的认知与阐释——就像是我们面对一座山峰,艺术家用符号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她提供的则是立于符号面前的文字语言。她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视觉译者,而更乐于呈现艺术家符号背后潜藏的多种可能。相比之下,她更像是一个发现者,并非将艺术还原到自然里去,而是探索艺术之于人性的深秘。用她的话说就是:艺术是神迹,是艺术家高能量磁场被激发的结果,发现作品背后的艺术家本身是件美妙的事。在这不长不短的十年里,与其说机会源自她的幸运,不如说是她的勤奋用功,以及对文字的热爱使她不时得到灵感的眷顾,而我们也总能在她的文章中俘获闪光的字句,窥见她善于思索的智性。

    我以为本书有如下几个特色:一是作者将不同时段的评论文字并置于中,会发现她的文风自始至终风格独特,其对中国传统经典、西方现代理论都有一定的研究与分析,反观当下,不吝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对其实际材料作出富有学术价值的概括。二是深入浅出,可读可感,远离学术八股,对于当代艺术之于文化阶层的推广产生有益的作用。三是呈现在历史经度与中西纬度之间立定坐标的艺术家的日常经验、个体美学,试图提供给观众一个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而不是其他从业者的原因所在,以及艺术家是其自身而不是其他艺术家的原因所在。这大约就是另一种意义的雅俗共赏,以足具生命体验的文字,展现这个时代特有的审美价值。(作者/张子康 本文为《如面》一书的序言)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