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当今画坛少了君子之交

博 涵

秋拍大戏轮番上演,从古代书画名家到当下艺坛“大咖”,拍卖纪录迭出不穷,2013年寒冬伊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转暖似乎已成定局。据媒体报道,12月2日的北京保利2013秋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齐白石作品《花实各三千年》以3000万落槌,加佣金达到了3450万元,创造了齐白石寿桃题材单件作品最高纪录,成为当天夜场拍卖的一个亮点。有好事者说,齐白石4个蟠桃卖出了3450万元,相当于一个桃子的价格就超过800万元,这样的天价桃子“堪比王母娘娘的蟠桃”。

据说这幅作品是齐白石画给李宗仁的寿礼,李宗仁虽然当时是国民党高官,但此作并非齐白石“巴结领导”的“雅贿”,而是见证了齐李之间的一段君子之交。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一片混乱,粮煤奇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齐白石在北平甚至无法维持生活,李宗仁主动上门看望这位木匠出身的老画家,指定专人定期送去大米、面粉、煤炭等,并邀请齐白石到家中作客。齐白石对这位素昧平生的李宗仁“礼贤下士”非常感激,特地将一幅寿桃图赠给李宗仁伉俪。李宗仁回敬他本人抗战初期在台儿庄车站拍摄的一帧照片。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为国民党副总统。他到南京就职时,齐白石不顾八旬高龄赶画了20幅画赠给李宗仁,并对李宗仁说:“这些画留给你,一旦在政治失意时可以派作用场,可使你日后方便。”李宗仁深受感动,他誓言:“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卖这些画。”1949年,李宗仁虽匆忙离开祖国却没有忘记这批画,将其随身带到海外,一直没有变卖。

时下画家经常愿意引用齐白石定润格销售作品的典故,用来标榜身价和营销自己。如果有人批评画家卖画唯利是图,仿佛齐白石就是现代画坛贪财图利的始作俑者。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书画买卖交易无可厚非,其实不必引用前人轶事为自己涂金抹粉。齐白石确有诸如“草间一粥尚经营,刻画论钱为惜生。安得化身千万亿,家家堂上挂丹青。——客有写画求减值者,作此书于寄萍堂上。”“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乃至“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之类亦谐亦庄的告白。但是一方面要看到他的具体所指是那些频繁讨扰索画的人;另一方面还要看到,齐白石出身木匠,凭手艺吃饭的观念根深蒂固,他“刻画论钱为惜生”却没有膨胀的物质欲望,生活十分节俭。更重要的是,齐白石对艺术十分认真,保持着创作的自由,他的作品自然而然引领着市场,他无需用心经营市场,更不会被市场羁绊。

事实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交游往还,彼此都少不了诗词、书画作品的酬唱和馈赠,远的不说,当代书法家启功将许多作品赠送普通人的故事就有很多。前贤们的赠画与当今某些书画家刻意将一幅画、一个字等同于多少人民币的“赠送”实在不是一种概念。虽然说市场是书画家们生存的依托,但不潜心研究艺术,而是利用各种炒作手段抬高身价,画画只为画钱,送画无非“雅贿”……这些都让整个艺术环境缺失了艺术本应有的人文气息。齐白石打油诗称“刻画论钱为惜生”,卖画卖得坦荡而风雅,当今画坛身家亿万、顾盼自雄的“大咖”们谁能如此?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