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2月5日专电(记者 王立武)珠算过时了吗?在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这似乎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因为,在实际的社会应用中,珠算几乎已经淡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的珠算,能否因“申遗”而迎来传承的春天?
有了键盘就能丢了算盘?
算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在生活中销声匿迹。是否有了计算机,珠算就该进博物馆了?
电子计算技术出现的最大益处,是大大缩短了现代人在计算方面所要花费的训练时间,电子计算器基本不需要学习,看得懂加减乘除符号就能算对题目。珠算的计算技术则不一样,这些技术的掌握,都需要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去背诵口诀,去练习,离不开“熟能生巧”四个字。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会长张德和等学者认为,珠算是国宝,不能丢。电子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算盘,使用算盘和使用电子计算工具并不矛盾。专家学者们大致给出三点理由:
加减法和一位乘法,珠算比计算机快,珠算可以对电脑计算起到辅助作用。而且人们日常用得最多的计算仍然是加、减、乘、除,在这些运算中,算盘尤其显出其轻巧便捷的优点。对日常财务、统计工作中的零星计算,用算盘比计算机更方便;
丰富的实践证明,珠算除具有教育启智功能,在培养训练财会人员优秀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财会人员需要具有认真仔细、快速准确的素质,而珠算的学习过程就是非常有效的训练形式。
此外,尽管电子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算盘不使用电池,没有辐射,因此这种古老的计算器很“环保”。
珠算还要不要学?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在一些财经类大中专院校和财会类中职学校,珠算如今仍是必修课。1997年,财政部曾发布文件,要求所有财经类大中专院校必须把珠算列为必修课程,并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
有关珠算的规定,还写进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之中。比如,财政部于2005年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第二章第九条就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除了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外,还要考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在今年新发布的财政部令第73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也未曾更改此项规定。
尽管专家学者们一直在坚持,相关组织机构一直在努力,但学习珠算、使用算盘的人越来越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在银行都是人手一台电脑,柜员打算盘已见不到。
安徽省文史馆研究员方利山说,和其他“非遗”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珠算的传承体系和传播方式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复原的巨大变化,我们没有可能再营造出曾经与珠算相应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可以研究如何把握它的生存机制,怎样保护它的生存能力等。
安徽程大位珠算博物馆馆长于刚强说,中国珠算入选世界“非遗”,当然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中国珠算不被社会淘汰,如何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只是沉浸于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那除了自我欣赏之外,珠算离消亡的命运也就不远了。
计算机时代的珠算文化传承
记者了解到,尽管珠算“日渐式微”是不争的事实,但一种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珠心算正走进全国数百所小学的课堂,成为珠算文化传承最有效途径之一。
2004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立项,中央教科所、浙江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潍坊医学院承担研究珠心算是否对儿童智力具有开发作用,这些研究课题到2009年为止已全部结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还应进行珠心算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看到了珠心算具有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
相距黄山程大位珠算博物馆300米远的程大位小学,是全国珠算教学试点学校。自1994年以来,程大位小学就在进行珠算教学试点,开展“珠算、口算、心算”三算结合的教学尝试,并荣获国内外多次珠算比赛的大奖。
走进教室,小小的学童随着老师珠算术语的变化,在算盘上轻盈拨动,那份认真和喜爱俨然已全部融到这些动作中。或许,正是孩子们的这份真诚,让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国家级珠心算教练汪素秋老师任教珠算课程近20年中,始终保有一份丝毫不曾褪色的教学热情。
汪素秋介绍,珠心算是一种智力体操,在这种智力活动中,儿童的眼、耳、手、口多种器官参与活动;这种活动的背后是千百条神经的参与和大脑细胞的积极活化活动。双手打算盘,左右手协调动作,左右脑交替运转,能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这种珠心算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机能、心灵和大脑得到了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意志力、思维敏捷性和直觉反应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这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来自中国珠算协会的信息显示,不仅中国现在重视对珠算的教育,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在到中国考察或观看过国际珠心算比赛后,将珠心算带回去用于普及教育,以此开发儿童的智力。据统计,目前在做珠心算教育的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