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俊
前些年央视的“百家讲坛”邀请了多位形象各异、伶牙俐齿的学人登台。这些人因擅“讲故事”而红极一时,风头竟压过了一些学富五车的“书斋式”学者,以至于得到一个意味深长的称呼———“电视学者”。更有甚者,有人比附娱乐界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以“学术超女”“学术快男”称之。
电视上的“鉴定家”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他们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判断一件古董的真伪,而且还会报出一个参考价格来。但在美术界还鲜见“电视美术家”的称呼。曾看过一位不知名画家的简介,其中有一条赫然在目:被各级电视台宣传报道八十余次。对于我这个没上过电视的人来说,该“成就”简直让我惊呆了。
但是,查找公开发行的纸媒却不见该画家的身影。这说明,美术家的生存媒介和空间是不一样的。为此,我特别担心以后美术家的分类会如我的一本新著《新媒体文艺》那样依媒介而分,美术家依据其成功程度被分为:高档礼品、拍卖会、电视、纸媒、网络、街头……当然,也会出现娱乐界那种影、视、歌都在行的“三栖明星”,甚至出现各种媒体通吃的“全明星”。说不定,以后的“电视美术家”还会以“偶像派”“实力派”来分,当然也会有“呕像派”。无疑,成功的“电视艺术家”有足够的理由数落其他媒介的美术家:不看电视不是你的错,但对在电视上火得一塌糊涂的美术家一点都不了解,那就是你的错了。
就我的观察,一些美术家之所以能够上电视,艺术水平倒在其次,首先总得有一点与众不同。或许节目的制片人都觉得,没一个炒作的噱头怎可以吸引住大家匆忙的眼球?例如,某画种画派的开创者,某题材技法的第一人,某些身残志坚、能够用嘴写字或用脚画画的人……通常,这类节目会比附“南张北溥”,搞一些类似“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朗朗上口的称号。有一电视节目预告,大意是:有这样一位画家,他找到了研究传统书画的新密码,可以在两个小时内教一个完全不懂书画的人分出两幅作品的高下……我研究书画这么多年,深知中国书画种类之多、风格之杂。对它们的高下品鉴不至于到这么简单的程度吧?这与“文革”时期流行的将马克思主义简单地归结为“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相类似。如果真的如此简单,全国那么多的美术院校及相关机构的研究岂不成了一种浪费!1924 年夏,老舍到伦敦后与许地山交往,受其影响产生了要研究一点佛学的冲动。后来老舍回忆道:“……我请他替我开一张佛学入门必读的简单的经书目录,中、英文都可以。结果他给我介绍了八十多部佛书。据说这是最简要不过,再也不能减少的了。”
电视上的美术家,似乎成了志得意满的“成功者”。比较常见的场景是:和着传统丝竹声或抒情的轻音乐,头发长长、目光犀利的艺术家表情凝重地在工作室忙碌,或在花园中与妻子浇花,享受片刻的宁静,总之是举重若轻、从容自若。若某画家的作品卖了天价,虽然未必清楚内情,但追腥逐臭的电视台马上会找上门,没准当地的电视台会播出画家漫步家乡的场景,再配上深情的旁白:他是从我市走出的优秀艺术家,他从来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给观众一个诱惑:如果哪天搞到一幅他的作品,不就发大了?
如今一些美术家的电视节目成了广告宣传,充满了“寻租”意味,而非真的为美术事业添砖加瓦。我曾见过一电视台在画展上采访画家。完事后,画家直接给工作人员塞钱,还说:一点车马费,不成敬意!而某些大型美术节目,或许不仅仅是车马费那样简单吧!有的人也堪称无耻,明明是自己绞尽脑汁甚至金钱铺路要上电视,却硬说是电视台要主动采访他。有的美术家特别善于“因势利导”。比如,在抵制日货的高潮时期,有画家找电视台录制他砸掉国产的日本牌子旧家电的场景(其实那都是他本来就不想要了的),以期为后面的作品“义卖”铺路。再如,有画家打着“反战”“爱国”的幌子,创作一些刺激国民感情的民族屈辱史的作品到处忽悠。如此一来,电视台和纸媒竞相对其进行报道,从各国使馆到联合国、从州长到国家元首也全都知晓了此事……其实,艺术家有一定的立场没有问题,但仅凭自己的理解主观创作一些所谓的“历史画”并不具史料功能,而很有可能是新的“伪历史画”———艺术创作与严肃的史学研究还是有区别的。尽管其爱国之心可嘉,但借机炒作之嫌也是有的。
一朋友问,上次看电视,有一位画冰雪山水的大画家,叫什么名字来着?我说,是于志学吧?他连连称是。你看,电视的影响力有多大!央视曾有档“美术星空”节目,似乎还算挺专业的,但多年前就因收视率太低而停掉了。目前,我们很难找到一档特别有水平的电视美术栏目,而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古代美术家飞檐走壁、打情骂俏的“戏说”模式却大受欢迎。总之,艺术普及与提高的矛盾依然尖锐。虽然现在的一些电视台(如凤凰卫视)设有网站,具备节目搜索、下载、评论等功能,但信息整体上还是单向传播的,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某些节目即便有史实性硬伤也得不到纠正,久之就会谬种流传,尤其是一些江湖美术家夸大其词的“重大发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顶层设计中,一些关于文化领域改革的政策让人期待。就目前电视上的美术家的一些问题,希望在今后得到改观。时下一些市民电视栏目大受欢迎:哪里的窨井盖丢了,哪位花季少女得怪病了……这些节目真实而亲民,不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但从未见这样的报道:某艺术区有好些画家几年来没卖出过一张画,拖欠了房租不说,连吃饭、理发的钱都没了。因此我有一个梦想:电视台多为有才华的艺术家开一条通道,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