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模糊的低像素的,而我刻意地通过绘画来唤起我印象中美好的场景,并通过绘画来保留它。我试图通过绘画来对美好的事物留念–留住在黑暗和阴影之间的记忆。
David,鬼船(左)(雾系列);游泳池(雾系列)。
艺术家David Ancelin肖像。
将于9月14日在家里画廊举办的“夜雾: 大伟·安丝林个展”中,将展出大伟·安丝林(David Ancelin)近期在中国创作的版画和绘画作品。David是一位年轻的法国艺术家,05年毕业于法国尼斯当代艺术学校(Villa Arson), 现为法国图卢兹美术学院的丝网印刷教师。 2009年David初访北京,而此次他再次回到中国,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家里画廊继续他的图像加工。
此次展览将分为“雾”与“夜”两个系列,并分别由大幅的不锈钢和丝网版画还有小幅的丙烯绘画组成。整个展览将围绕图像的关系以及被它所篡改、虚构和重塑的现实的中国风景。 “烟雾(smog)”是“烟(smoke)”与“雾(fog)”两个词的结合。它可能指代污染,也可能意味着不安或恐惧。但这对于观者则见仁见智,David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 David在大幅不锈钢版丝网版画中,通过手工的“打磨”制造出了粗砺的,工业化的烟雾效果。而这些图像来源于他旅行中的风景碎片。而这些风景的时空,重新激活并定义了整个“绘画”的空间。在David“再造”出来的记忆风景里,焦点看似总是一些物体的局部,而其真正的焦点则是记忆本身。
下面,我们将和David聊聊他在中国画的“夜”与“雾”:
记者:为什么要提前一个半月在北京实地创作?
David:我之所以要在开幕前一个半月在北京创作,是因为我想在北京这个城市中寻求一种不同以往的语境来创作。我的每个作品都寓于不同的故事,而故事中的细节需要通过绘画来阐释。我不会说汉语,而对于中国的陌生,促成了我此次的“夜雾”展览。
记者:你这次将展出的绘画和中国存在某些联系?
David:夜晚系列来自于我在蒙特利尔和纽约的旅行期间拍的照片,但以后的许多绘画都来自于4年前我在中国的第一次旅行。出于对夜晚审美的迷恋,我注意在毗邻繁华街道的北京郊区的夜晚有荒芜的街道、昏暗的灯光和我所谓“真正的黑暗”。这个对比是非常鲜明的。 同样,我对丝网印刷的工艺特别感兴趣。印刷术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技术,而丝网版画技术则从西方传入。我希望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不确定的点,一种漂浮的感觉。
记者:为什么你用照片作为版画的素材?
David: 照片其实是作为我创作之前的一种分析工具。通过对照片的分析,我能够判断我是做架上的版画、绘画还是做装置。而在这里照片只是一个起点。
记者:绘画中你如何运用照片?
David:我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模糊的低像素的,而我刻意地通过绘画来唤起我印象中美好的场景,并通过绘画来保留它(模糊是为了记忆的真实)。我试图通过绘画来对美好的事物留念–留住在黑暗和阴影之间的记忆。
记者:你的作品和和夜晚的关系?
David:显而易见,光线会反射物体的光谱而产生不同的颜色,但是夜晚就会采用单一的光源来用简单的方式思考,祛除了“杂质”。但如果你在夜晚的黑色中加入一点蓝、红、绿或黄色的话,那么黑色的冷暖也会随之变化,就像霓虹灯和白炽灯之间的差异一样。我非常享受在绘画中控制这种微妙的变化和层次。
记者:为什么以 “smog”(烟雾)为题,烟雾暗示了某种不祥的预感么?
David:我并没有觉得这有不祥的预感,但你可能从这些绘画中感觉到某种奇怪的气氛。“smog” (烟雾)这个词本身由smoke(烟)和fog(雾)两个单词组成,它是两个不同词汇的拼贴,并且这两个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我的工作通常是为了给这二者的结合赋予新的意义。置于观众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是否有不祥的感觉,则见仁见智,起码我没有故意去引导什么。 这个系列中选取的作品,都取材于我在旅行中所拍的风景,只是丝网版画中加入了烟雾的元素。我喜欢让观众自由想象画中的故事,我只是做一个图示,采用的是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二分法。
夜雾: 大伟 安丝林个展
地点:家里画廊
展期:2013.09.14–10.1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